循证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姜敏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姜敏
[导读] 探讨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按照以往常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接受用药指导、疾病监测等基础护理服务。与对照组护理方式上存在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组另外增加使用循证护理。结果:从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整体护理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循证护理模式下,于小儿糖尿病患儿输液、用药、心理、饮食多方面分别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更加全面化、系统化,有利于患儿血糖的控制,缓解病症,将临床治疗效果发挥至最大值。
    关键词:小儿糖尿病;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临床护理在医疗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不少医学者纷纷投入到了临床护理模式的研究当中,实现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与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循证护理干预更具有针对性特点,涵盖于患者的心理、饮食等多个方面,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本文选取了我院78例小儿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实验,分别选用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探讨各自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78例,均选自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小儿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展开实验。其中,观察组患者共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为12岁,年龄平均值为(7.23±1.32)岁。对照组患者男女人数分别为20例、19例,年龄平均值为(7.14±1.12)岁。在临床检查下,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多尿、乏力、恶心等,患儿的精神正常,无其他心肝肺重大脏器疾病。本次研究均在患儿及其家属知情下开展,从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的整理上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疾病知识宣教,告知家属患儿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安排患儿定期接受检查,以了解患儿的病情情况[1]。
    在对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内容同上,另外增加使用循证护理。首先,对以往小儿糖尿病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整理,提出循证问题,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其一,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不够深入,在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存在误区。其二,患儿年龄尚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没有听取医生和家长的叮嘱,私自食用甜食。其三,家属对患儿疾病的监测力度不强,感染预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通过对循证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原有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在责任制的落实下,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定期对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健康知识教育是小儿糖尿病患儿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了解患儿年龄、性格特点以及家属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的前提下,向其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要点,告知家属如何实现患儿血糖的监测和血糖预防的具体措施等内容。在患儿输液、用药过程中,对胰岛素用量进行合理把控,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另外,对患儿心理、饮食、运动各方面做出有效的指导,告知家属督促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患儿血糖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包含显效、有效和无效三项指标。对于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降低至7.0 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程度超过35%的患儿,视为显效;对于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程度在20%-34%范围内的患儿,视为有效;对于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无明显变化的患儿,视为无效。开展满意度调查,90分以上为满意,反之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的整理依靠SPSS20.0统计学软件来完成,计数单位为%,使用x2进行检验,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糖控制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7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2.2在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调查中,满意35例,总体满意度为89.74%,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人数为27例,总体满意度为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归属于自身内分泌终身代谢性疾病的范畴,在临床治疗中,暂无特效药,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与成人糖尿病患者相比较,小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由于小儿患者的年龄尚小,对自身疾病的存在不够重视,在平时的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误区,容易加重病情,影响到患儿正常的生活。为了更好的控制住患儿的血糖含量水平,缓解病症,除了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外,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小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对以往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对原有的护理方案进行优化,给予小儿糖尿病患儿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2]。
    循证护理是当下医疗事业发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对以往的护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循证问题,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案。在明确护理要点和方向的前提下,把控好每一护理环节的质量。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另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小儿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艳.家庭护理干预对小儿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6):4576-4577.
[2]左丽细,李华聪.整体护理在小儿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1):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