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式护理在持续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丁晓婷 朱欣燄
[导读] 分析人文关怀式护理在持续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式护理在持续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持续性血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式护理)41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61%、97.5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性血透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持续性血透;心理状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受到治疗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对透析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基于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治疗效果良好[1-2]。本研究针对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整体筛查法抽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82例持续性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研究同意书;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41例,观察组41例。常规组中,男女比例为23:18,年龄35~82岁,平均(55.51±2.14);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4:17;年龄32~85岁,平均(56.34±1.12);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仔细核对血液透析用药,检测患者透析部位避免出血、渗血,并为患者实施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指导。
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式护理。
(1)针对性健康教育。组织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述专业知识,解答患者的疑惑,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为其实施健康教育,确保患者能够对自身身体状况以及血透治疗过程形成正确认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心理关怀。持续性血液透析会产生高额费用,这对于家庭条件困难的患者而言无疑会增加心理负担,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群,应观察了解患者的行为举止,告知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谈及治疗费用以及家庭物质情况,倾听患者的苦闷,鼓励安慰患者。采取心理辅助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3)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家庭成员信息进行了解,并未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属明白给予患者家庭鼓励关怀对于患者治疗的重要意义,确保家属能够与护理人员良好配合。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如有必要可通过网络平台以及救助系统为患者接收社会捐款,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性与量表最终得分呈正相关。(2)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估,量表为百分制,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低与得分呈正比[3]。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本身生命体征存在一定的欠缺,需借助血液透析延长生命,但是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巨大的身心压力,出现不良情绪,对透析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人文关怀护理主要是以满足患者基本需求为护理理念,促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合理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方式的认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这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阳彩红. 以人文关怀为依托的延续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术病人居家休养的干预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9):1282-1285.
[2]刘宇, 姜桐桐, 史铁英.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角色认知、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105-108.
[3]温绣蔺, 李小妹, 辛霞, 等. 成长导师计划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5):1963-1967.
[4]汪晔, 房丽, 吴晓华, 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文关怀体验与健康行为能力的相关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34):4171-4174.
[5]徐志平, 夏立平, 朱蓓,等. 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和能力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15):1846-1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