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内我院四肢骨折患者共40例开展研究,严格依照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例),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20例),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PLT、FIB、PT和AP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四肢骨折;围术期;生活质量;凝血指标
前言
临床学上,四肢骨折属于骨科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发病因素多受外界暴力等直接引起的病症[1]。虽能利用手术的方式固定治疗,从而有效达到骨折复位及固定,但因外界暴力造成骨折的同时,其局部的软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患者伤口愈合情况[2]。因此,本文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就此措施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内的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重点探究讨,正文内容报道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筛选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车祸骨折16例,高处坠落10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6例。
对照组(20例)男:女=12:8例,年龄在19~72岁,平均年龄(45.5±1.37)岁。
观察组(20例)男:女=11:9例,年龄在20~74岁,平均年龄(46.2±1.41)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四肢骨折的诊断标准,此外,研究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及精神障碍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第一、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的相关内容、步骤及需配合的相关事项等,使患者对治疗有所了解;此外,依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积极鼓励患者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消除其紧张、不安等情绪;在同患者沟通的全过程中用轻柔、和蔼、通俗易懂的话语交流,讲述成功恢复的案例,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②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并叮嘱患者术前禁食、禁水。
第二、术后护理:①体位摆放正确。协助患者正确摆放体位姿势,将患肢抬高20°左右,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了解术后患肢的肿胀情况等,防止创口感染。②饮食护理。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主要以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高蛋白质等食物为主,如骨头汤、奶类制品等,多鼓励患者饮水,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③康复锻炼及抗感染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髋、膝关节活动,患肢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锻炼,锻炼量逐渐增加,随后实行不同程度的健侧肢屈伸运动。此外,时刻注意患肢处有无渗血等,若有问题及时处理,并勤换床单被褥,保证个人卫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凝血指标和并发生率情况。
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采用本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每项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凝血指标包括D-二聚体(D-D)、血纤维蛋白原(FIB)、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
并发症发生主要包括压疮、深静脉血栓、便秘、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1.4统计学处理
核心计算软件:应用SPSS21.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png)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凝血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PLT、FIB、PT和AP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png)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3/20),低于对照组的65.00%(13/20),P<0.05,详见表3。
.png)
3 讨论
四肢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之一,受外界撞击等因素,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采用手术固定的方式,但因术后愈合过程中骨质代谢活力不断发生改变,同时还会引起局部创伤后炎症反应及血凝变化,进而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尤为关键[3]。
集束化护理主要是在循证基础上实行一系列科学治疗及护理措施,具备系统化、完整性等优势,通过实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饮食护理及康复锻炼等措施,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4-5]。
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和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PLT、FIB、PT和APT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P<0.05。
总而言之,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凝血指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吴忠玲, 崔益珍. 集束化干预措施在胫骨骨折围术期对生活质量、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 37(20):2756.
[2]李筱红, 钟素珍, 李小华. 中医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7):2861-2864.
[3]武佳丽, 孙雪峰. 集束化护理对肾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8, 16(16):1964-1965.
[4]李永月. 集束化疼痛管理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中的临床应用[J]. 心理医生, 2018, 24(31):103-104.
[5]兰钰. 集束化护理对肾移植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 6(23):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