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距离地面最近的负重关节就是踝关节,也是最易发生扭伤事件的关节,踝关节扭伤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崴脚”,在所有运动损伤中,约占40%的发生率。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对踝关节扭伤不够重视,误以为休息一段时间或抹点红花油、用热水泡泡就能好,殊不知踝关节扭伤后若未及时处理、处理不得当或未做好后续调护都会给身体埋下深深的隐患。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在脚踝扭伤后的三个月或半年内都陆续出现了脚踝隐隐作痛的感觉,尤其是在走路时间较长后疼痛会更加剧烈,更有甚者在早晨起床时会出现脚踝僵硬的情况。还有些患者由于调护措施不当而形成习惯性扭伤,每年都会发生几次脚踝扭伤的事件。其实脚踝扭伤的问题非同小可,比如脚痛,会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因脚部的疼痛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过大家也不需要太过紧张,上述的所有情况都可以通过自我调护的方式来解决。
一、紧急处理
当踝关节突然发生扭伤的情况后,随后便会逐渐肿胀,但是大多数人在此时并未给予重视或是因时间、地方等原因不方便所以未做好妥善处理。殊不知,肿胀是引发损伤加重以及引起二次损伤的重要原因。所以此时患者本人一定要做好第一项紧急处理,即制动,通俗来讲就是立即坐下来休息,不要使用受伤的脚踝继续行动。如果必须要走路则应采用抱着受伤脚踝前进的姿势,尽量降低患足的使用度和支撑力,同时应尽快找到绑带和冰敷物品进行处理。
第二项紧急处理就是冰敷,首先应选用大面积的软性冰敷材料,保证能够完全覆盖肿胀部位。然后持续冰敷二十分钟,在此期间切记不可以拿起来再敷回去,因为在冰敷的前几分钟脚踝部位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在此时因低温的影响皮肤会出现发红和刺痛感,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此时反复敷取冰敷物品会导致肿胀部位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应在肿胀现象控制得当后停止冰敷,且在此之后的每天都要冰敷两次至三次。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在冰敷过程中出现强烈的不适感或是不耐受低温则要停止冰敷。
第三项紧急处理是加压包扎,如果患者在冰敷之前未能找到绷带,应在冰敷期间让身边的朋友帮忙购买,如果身边无人帮助可以自行使用APP外卖购买。临床中有很多人因受到影视剧的影响会选择撕床单或撕衣服的方式包扎,但需要注意的是,影视剧中使用上述物品包扎的前提都是腿部有明显出血情况,而脚踝扭伤与出血不同,所以这种方式对于脚踝扭伤来讲并不可取。而且使用绑带包扎患处的目的在于以挤压力来改善肿胀,但是切记不可以过度包扎以免导致足部血液循环减少。
第四项紧急处理措施是抬高患肢,患者应平躺于地面上并将患肢抬高,使得足部保持高于心脏的位置,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
同时患者应自行判断是否有骨折情况发生,临床推荐的鉴定骨折方式为敲击音叉,但是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随身携带音叉出门,所以可以采用便捷方式,即使用笔来敲击患处进行鉴定,若有痛感则说明有骨折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的诊疗,相反则表示没有骨折症状。
二、自我调护方法
自我调护需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调护方式都各有千秋,所以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有关于足踝扭伤的自我调护方式,希望大家对号入座,做好自我调护。
1.第一阶段
指的是受伤的当天,此时可以让脚趾向各个方向进行活动,但应以不自觉疼痛感为宜,而且在活动后要记得使用布袋包住冰块进行冰敷。其目的在于通过脚趾的适当活动来避免脚部感受减退,从而促进积液吸收,如果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工作那么则应注意不要过度使用脚部,以免二次受伤。此外,患者也可以使用按摩的方式放松小腿肌肉,但是需要注意不可以按摩肿胀部位,应集中按摩小腿。
在调护的第一阶段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拐杖、手杖或者使用脚踝固定带,这样做能够为软组织生长和休息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可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2.第二阶段
从受伤的次日开始,直至第五周,在此期间患者应在脚趾活动的基础上增加踝关节活动,与脚趾活动方法基本相同,踝关节同样向各个方向进行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够避免关节僵硬,而且有助于积液的吸收,但是也需要注意,踝关节活动同样应以不觉疼痛为宜,活动完成后需要使用冰袋或是雪糕等物品进行冰敷,同时也要继续按摩小腿,与第一阶段基本相同也不可以按摩肿胀部位。
3.第三阶段
上两个阶段的调护完成之后,患者基本可以丢掉拐杖或手杖进行日常活动,所以在伤后第六周患者应开始进行扶墙踮脚练习,但要注意控制节奏,保证慢起慢落,踮脚的高度因人而异,只要保证没有痛感就可以,练习完也要记得冰敷。
同时也要切记,练习应循序渐进的进行,逐渐从双脚过度到单脚,目的在于恢复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及激活周围肌肉组织,进一步提升踝关节的稳定性。如果患者无法站立,也可以采用坐位踮脚练习,与站立踮脚相同,踮脚的高度也要以不感到痛感为宜,最重要的是应注意运动强度,以免过度练习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踝关节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所以学会自我调护方法尤为重要,以免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希望大家都能够从本文中吸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