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小儿眼科手术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朱彤
[导读]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眼科手术麻醉复苏时咳嗽、烦躁的预防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眼科手术麻醉复苏时咳嗽、烦躁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560例眼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D组(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和C组(异丙酚),每组280例。麻醉诱导方案相同。C组术中靶控异丙酚。D组在诱导前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初始剂量0.6μg·kg-1,滴注10min),术中维持靶向异丙酚0.5μg/(kg·h),术前10min停药。记录咳嗽频率、程度、烦躁不安发生率及拔管时间。结果C组咳嗽的发生率、程度及不安程度均高于D组(P<0.01),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降低麻醉恢复期咳嗽、烦躁的发生率,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小儿全麻恢复期右美托咪定对躁动的影响术后因气管导管刺激、伤口疼痛、呼吸道清洁等手术,拔管期可出现呛咳、支气管痉挛、躁动等症状,进一步导致高血压、颅内压、眼压升高、缺血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拔管期控制的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右美托咪定;眼科手术;不良反应

        前言:右美托咪定于1999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用于全麻病人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镇静。2009年,该药开始进入中国临床应用。其药理分类和临床应用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静药不同。据报道,它被用于儿童和婴儿。例如,在儿童清醒期曾用于缓解躁动和围手术期镇静等,但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多见,尚处于探索阶段。小剂量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心率、血压下降,儿童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心率明显下降。因此,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儿童,应谨慎使用该药
1 资料方法
        右旋美托咪定通过激活脑蓝斑的α2受体,刺激脑桥、延髓和脊髓的α2受体,发挥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右旋美托咪定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发挥镇痛镇静、抗焦虑等作用。右旋美托咪定能模拟正常睡眠,能被唤醒,可用于唤醒手术的镇静,对呼吸抑制作用小,是目前流行的镇静麻醉辅助药物。
        2017.1~2018.12我院共进行小儿眼科手术560例,年龄6-7岁,体重20-28公斤。随机分为两组:D组(异丙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和C组(异丙酚),每组280例。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打开静脉通路,连续监测SBP、DBP、SpO2、HR,并用氧气面罩吸氧。D组: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定。负荷为0.6μg·kg-1,10分钟内完成麻醉诱导,常规诱导剂为芬太尼6μ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铵0.1mg·kg-1。静脉注射0.5μg/(kg·h)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丙泊酚,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控制在50%左右。术中眼科手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02mg·kg-1,预防眼心反射。术前10分钟停止麻醉。

手术后,当孩子自然清醒时,拔掉气管管,恢复自然呼吸后返回病房。C组给予与D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记录咳嗽次数和程度(0=无咳嗽;1=轻度,单次;2=中度,不止一次,持续时间不到5秒;3=重度,持续时间超过5秒)和躁动的发生;记录拔管时间(定义:从停止所有麻醉药物到拔管的时间)。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测量数据采用X±s,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儿全麻恢复期躁动是指全麻恢复期出现躁动、不安、语无伦次、定向障碍、不能辨认熟悉的人或物的症状。
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意识拔管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C组咳嗽、躁动的发生率、次数和程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1),咳嗽、躁动主要发生在插管期,拔管后消失,见表2。

3 讨论
        眼科手术比较精细,要求眼球相对固定,但儿童控制能力差,不能配合手术,因此全麻是儿童眼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的短效静脉麻醉药,持续输注后能迅速、完全苏醒,无蓄积效应。
丙泊酚复合其他药物在小儿眼科麻醉中应用广泛。全麻恢复期,气管插管、吸痰等机械刺激引起气道反射。最常见的反射是咳嗽反射。恢复期咳嗽发生率高达76%。咳嗽可引起眼压和其他并发症。此外,全身麻醉恢复期烦躁不安也很常见,可能会造成意外伤害。目前,预防苏醒期咳嗽、烦躁的方法有深麻醉状态下拔管、静脉注射阿片等,但可能导致苏醒延迟。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科技、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它作用于脑和脊髓中的α2AR,抑制神经元放电,产生镇静和镇痛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百日咳毒素敏感G蛋白,通过突触后α2受体改善脑和脊髓钾离子通透性。在本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6μg·kg-1(10分钟内),气管插管后静脉维持0.5μg/(kg·h),术后10分钟停输。我们发现在清醒期咳嗽的发生率(40%v s 80%,P=0.002)和咳嗽的严重程度显著降低,躁动的发生率降低(6.6%v s 33.3%,P=0.006),且不影响拔管时间。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能降低咳嗽、躁动的发生率,延缓拔管恢复,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参考文献:
[1]Gerlach A T , Murphy C V , Dasta J F.An updated focused review of dexmedetomidine in adult s〔J〕.Ann Pharmacother , 2017 , 43 (12):2064-2074.
[2]蔡畅, 郭建荣.右美托咪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8 , 16(3):349-353.
[3]冉菊红, 马民玉, 李丽伟, 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7 , 29(7):506-5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