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宋海祯
[导读] 很多人只要一谈到带状疱疹就会面露难色
         很多人只要一谈到带状疱疹就会面露难色,对该疾病显示出恐慌之情,那么这种到底什么是带状疱疹,该疾病有那么可怕吗?其实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只要通过科学的治疗,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就能减少对带状疱疹的误解。下面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带状疱疹吧!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因为在人的皮肤上,会集中出现一些水泡,并且以带状进行分布,发病时有疼痛感,如同火燎一般。在医学上认为,带状疱疹的出现是VZV,也就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潜伏的病毒作用下,将该疾病激活,产生于患者皮肤上的一种疾病。
带状疱疹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因素都会引发带状疱疹,一些患者的身体一侧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症状主要表现为有红斑水泡并集中的出现,分布呈带状,有火燎的疼痛感。也有些患者首先会感觉疼痛,然后才会有表现出现。带状疱疹刚开始症状为皮肤上出现红斑,在上面会有一些丘疹,然后就会变成水泡,大小如黄豆一般,颜色清亮,呈带状。患者的这种症状在几天之后会发生变化,水泡中的颜色开始变得浑浊,并且逐渐开始结痂,一些患者开始出现溃烂与血痂[1]。
         带状疱疹一般会出现在患者的身体一侧,比如颈神经、肋间神经等区域,也有可能出现在患者的背部、头部等区域,并且伴有疼痛感。还有一些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低热与全身乏力的情况。当然除了上面的一些常见症状之外,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面瘫、溃疡性角膜炎等,一般情况下与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有一定的关系。
带状疱疹,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蛇缠腰”是人们对带状疱疹最为形象的描述,也是人们对该疾病可怕之处的比于,患者一旦患有此病便会出现火燎之感。有一些患者患上此病不但晚上睡不好觉,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白天的生活与工作,很多人吃药难以治好。带状疱疹之所以这么可怕,主要是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存在,该病毒会对患者的神经末梢进行损害,当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加重身体神经损伤,进而出现火烧般的疼痛。因此在面对该疾病时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治疗,这样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之感,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的治疗与预防
         (1)抗病毒治疗
         当下在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时,抗病毒治疗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患者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一定要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步入急性神经炎较为严重,难以忍受疼痛感,皮损严重,且发病的部位较多,这时就要积极的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能对患者的皮损进行治疗,加快皮损的愈合,防止再次出现新的皮损,也能对病毒的传播进行抑制。

在临床上对带状疱疹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一般会选择发病的72小时以内,当时间超过72小时时就会有新的水疱出现,影响对患者的治疗[2]。在对急性带状疱疹感染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紧盯医嘱,选择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
         (2)镇痛治疗
         由于带状疱疹会给患者带来火燎般的疼痛之感,很多患者难以忍受这样的疼痛,所以就要通过镇痛治疗来缓解疼痛。虽然人们也知道市面上的一些镇痛药,比如布洛芬等,但是适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当下在进行镇痛治疗时,较为理想的药物是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等,但无论选择什么药物,都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服用[3]。患者的疼痛之感会有所不同,按照疼痛感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果疼痛对患者的睡眠没有太大影响,这时可以选择普瑞巴林,当有稍微的疼痛感时,可以现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疼痛感较为严重,这时就要使用中枢性的镇痛药,但是一定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的药物禁止疼痛治疗。
         (3)预防感染
         带状疱疹在结痂前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这时为避免感染,患者不要对疱疹部位进行直接接触,如果有组织液渗出来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切不可在这时进行直接接触,因为这时的感染性较高。如果在家庭与方式,如果有没有接种水痘疫苗的孕妇与婴儿,一定要做好隔离工作,不要让这部分人群与患者进行接触,防止造成感染。在对带状疱疹进行预防时,当下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时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接种,并严格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完成接种工作。最后患者一定要改变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饮食、睡眠、运动等各方面的健康与平衡,为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一些帮助[4]。
         带状疱疹,真的有那么可怕吗?这个答案相比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当患上带状疱疹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自信、乐观的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
        
参考文献:
[1]赵志奇. 带状疱疹痛:基础和临床概述[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 20(6):369-375.
[2]翟志超, 刘思同, 李慧莹,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1):55-58.
[3]马莉[1], 黄琼[1], 李海燕[1]. 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效果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v.23(33):3747-3749.
[4]杜玉敏, 任玉娥, 丛海静,等. 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5):1394-13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