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运用传统文化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孙英俊
[导读] 摘要:当前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军。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当前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军。因此,对这部分人才资源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国家发展与建设打下重要基础。现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着实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怎样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及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有价值的。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传统文化;运用
        引言: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一方面通过整合、归纳和研究,可以更好地增进传统文化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不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全方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当前大力号召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1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运用的现状
        1.1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高
        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推进,要把握时代形势,将传统文化加以科学运用,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但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文化运用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足,这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并不理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大多局限于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将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入其中,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网络新闻、电影电视等关注较多,而对于文史类书籍涉及较少,部分学生崇尚外国文化与外国节日,而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这就导致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并不具备传统文化融入的优良环境。
        1.2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缺乏全新认识
        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不断优化自身、剔除糟粕,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现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打下的根基。但就当前来看,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缺乏全新的认识,将中国近代落后发展归结于传统文化,这就极易导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传统文化的价值无法得到正确的理解,势必会影响传统文化价值的展现。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捧,对传统文化的忽视,都反映出了当前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严峻形势。
        2 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运用策略
        2.1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高校工作,尤其是高校思政工作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在学生知识文化学习、道德品质养成和思想价值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为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养成和道德观念强化创造优良的条件,发挥思政教育课堂的主阵地,为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载体,这就有助于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比如在对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情况来看,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将思政教育看作是单独学科,思政教育难免会受到束缚和限制,而通过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充实思政教育课堂,以传统文化为支持来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文化来营造生动的思政课堂氛围,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此种教学方式下,能够令学生感知到课堂魅力,重视思政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道德方向以及文化底蕴都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思政教师应当与其他课程教师积极沟通,将传统文化与其他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各个流程中,无形中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2.2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为传统文化在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良性支持,通过优良校园环境的塑造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地区风土人情为支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创造优良的校园氛围,学生在校园内学习与生活,能够无形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学生的情操也得到陶冶,这就有助于学生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此种方式下,学生能够对当地人文地理和风土民情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报国之志。在现代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软硬件设施建设中,在无形中陶冶学生情操。比如设置孔子学堂或者摆放孔子雕像等,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将孔子的思想渗透于高校思政教育中,加深学生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此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文体活动,比如书法比赛、中国武术表演等,这就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得到明显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
        2.3将传统文化融入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中
        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可在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中融入传统文化,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地区文化差异性,将传统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结合,这就能够展现地方特色,无形中熏陶高校学生,这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为高校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文化在当地特色文化传承中的融入,能够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以教材和多媒体为支持,通过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促进传统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的融合,加深学生的理解,令文化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切实提升的文化修养[1]。
        2.4加强传统文化媒体宣传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刻,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科学融入传统文化,确保与高校教育情况相符合,保证传统文化选择与传播的合理化,这就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校园媒体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支持,保证传播的适当性,通过传统文化媒体宣传来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以教育活动为支持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在高校内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无形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2]。
        结论:
        简而言之,现代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更加明确传统文化运用的重要意义,不断创建和优化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内外部环境,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鲍翠翠,明成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融合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5):114-116.
        [2]杨岱,刘德华,常海霞,等.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探析[J].教育观察,2018,8(01):25-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