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困境及工程管理对策 赵传任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赵传任
[导读] 摘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一直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宏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700
        摘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一直受到国家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现状,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提出相关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困境;管理对策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及文件精神,衡东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过10a的建设努力,从分散到集中,从打井到水厂工程,从村级到乡镇供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建设思路。不论是工程标准、工程质量,还是工程形象,都有较大的变化,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同时,对衡东县农村及乡镇的居民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为了规范衡东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卓有成效,衡东县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颁布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衡东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安排原则、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理与维护等6个方面落实了22条实施细则,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办法。
        2.农村安全饮水面临的困境
        2.1维护资金难以支持
        近年来,农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较好的解决,但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以及维护的实际成本逐渐提升,资金缺口也逐渐增大,使得工程专项资金难以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期维护工作,严重阻碍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持续发展。
        2.2工程施工后的管理和维护困难
        在一些村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多年,相关设备以及配套设施年久失修,老化现象较为严重,项目利用率和供水保障率较低,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饮用水需求,需要进行完善和更新。此外,大多数村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饮水工程管理机制,这成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一大问题,导致工程施工后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特别困难。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都所属行政村自行负责,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再加上供水规模较小、水费无法收取等,农村饮水工程维修费用短缺问题比较严重,这样就导致供水工程长时间没有进行维修与维护。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资金大都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许多维护工作开展不到位。三是农村饮水工程属于政府投入的民生工程,没有固定的经营实体,也缺乏收费的依据。虽说村委会能够通过村规章来处理收费问题,但是对于镇级机构、厂矿、学校、商户等用水大户无法开具有效的收费票据去收费,导致当前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均由政府承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四是少数受益人在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后缺乏管理意识,并且缺乏维护人员,这些使得农村饮用水安全工无法有序运行。
        2.3水源保护难以有效管控
        农村生活方式较为粗犷,当前各个村庄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等污染物乱排乱倒,使得部分地区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下述几点:一是缺乏工程规划建设。由于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水源地缺乏必要的保护设施,例如围栏、房屋等。大多数农村饮用水主要为水源地直接取水、供水以及用水,几乎均未对水体二次净化,所以无法保证农村用水安全。二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因为人员有限,绝大多数村庄的水源地均未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尤其是村庄废弃农药瓶、药袋的无序处理,给水源地带来较大的潜在污染。三是缺乏水质检测。虽然国家要求强制执行新的水质标准,规定要求对饮水点水质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但是因为农村饮水水源取水点较多且检测费用高,难以做到定期检测检查。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策略的总结
        3.1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来说,很多大型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由水管站负责;村级供水工程多由村委会负责;部分小型供水工程,处于个人管理状态。

无论何种管理模式,均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构建责任到人制度,切实明晰工程产权归属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和水利建设部门等的力量,通过有效沟通和配合,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内容和责任人,切实保障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实,促使工程运行效益目标实现。
        3.2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
        从工程运行管理实践来说,水质检测工作落实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来说,很多工程水质检测工作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广西为例,在2014-2015年间,中央与自治区配套投入资金8600多万元,用于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检测中心和仪器设备购置等,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切实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能力。日常运行管理中,认真落实水质检测工作,严格把关居民用水安全,为其提供放心水。
        3.3加强水源保护
        首先,要做好污染情况调查,掌握水源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发挥环保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等的资源优势和力量,掌握污染源分布情况和污染程度,借助管理部门的执法力量,减少污染源。例如,对区域内存在的企业,积极推广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的发生。其次,做好宣传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为了居民谋福利,而保障工程稳定运行,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做好水源保护和工程保护。目前来说,很多村民缺少管护意识,未能认识到自身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的关系,进而做出不利于水安全的行为。对于此情况,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微信和微博以及广播电视等渠道,做好法律知识和水保护知识等的宣传,增强居民的认识度,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参与的重要性,切实保障工程稳定运行。最后,落实水源污染治理工作。对于当前水源污染问题,要采取治理措施,使得水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处理,保障农村用水安全。
        3.4提高管理专业性水平
        若想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要组建高素质水平的管理队伍。具体措施如下:①引入专业人员。推动工程运行管理规范化和专业化,要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高运行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增加岗位吸引力,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②注重人员培训。针对工程运行管理所需的知识、法律知识以及技能等,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放心水和安全水。③做好人员绩效管理。实施绩效管理措施,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问题的优化,切实保障运行管理工作到位,保障工程正常运行。
        3.5引入信息化技术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的实现,要保障工程处于正常的状态。随着运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难以达到工作要求,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和优化。实践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配置监测设备,构建运行状态信息化监测系统,实现对工程状态的动态掌握,高效处理工程存在的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对保障区域居民用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当前运行管理实际,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加强水源保护;提高管理专业性水平等。
        参考文献:
        [1]郑家国,李焜.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14(21):139.
        [2]代亚钊.农村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思考[J].居舍,2017(35):107.
        [3]单婧.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1):123-124.
        [4]东美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家参谋,2019(4):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