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班建设集团总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所以说,有良好绿化美化的园林环境和赏心悦目的道路景观,也是现代化城市道路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从物质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可以看作是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构成关系来说,道路又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
1.概述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起着重大作用,城市人口的密集、机动车辆的增加,自然环境的污染,使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负面影响,在城市中交通拥挤的路段,如立交桥、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的进行景观绿化种植设计,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来提高整个城市的品位,利用自然植物特有的吸收CO2,放出02 的功能,减轻空气污染,还有除尘、防风、防噪音等功效。生态景观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从物质上看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和“血管”,从精神上看城市景观道路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
2.道路景观的构成
道路景观主要指道路设计中相对建筑、硬质铺装而言,道路功能与植物景观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装扮城市、美化市容,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视觉、感觉场所,营造优美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空间,城市道路景观的基本构成可划分为两大要素:
2.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景观,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三类:(1)实用性: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2)审美性: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等;(3)视觉传达性: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同时,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城市路和谐,可采用双重尺度,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因此,建筑是街区的门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物质和文化,建筑的优劣是衡量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3.“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的概念是利用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使城市在缺水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人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海绵城市之下普及了大量新型水资源利用系统,可用于净化和过滤系统树和国内供水、灌溉、道路,并可以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加强绿色城市发展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使用城市道路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加安全和方便。
3.1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景观的蓄水功能设计
在人们的意识中,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只是为了提高城市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主要只是能够提高城市的审美水平。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认识到道路景观设计除此之外还有更加重要的绿色作用,能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给人们带来幸福。它们能够带来新鲜空气,增加空气中水分的含量。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人们开辟了道路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新角色,即雨天的水处理。这是在海洋城市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为了增强海绵城市概念的实用性,需要在原有的道路景观设计中特别注意一些地方。首先是对于道路材料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选择混凝土或沥青,因为它们难以蓄水,要选择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材料,使雨水不全部通过城市的排水系统,而且有一部分渗入土壤,使城市的原有的低级水循环得到进一步改善,而且还可以避免积水。此外,在树池设计中,应合理设计树间距,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3.2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通过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海绵城市这一概念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由于当前城市发展速度快,用地紧张,增加绿化面积往往会比较困难,但对于建设海绵城市来说,增加绿化面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居民区绿化力度。近年来,由于城市土地紧缺,人口快速增长,住宅建设不断扩大,居住区的地理位置一般接近城市的主要道路,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城市形象,同时优化居住区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满足群众的生存利益而且不损害居民自身的经济利益,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一措施可以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在日常用水还是在排水上都十分方便,这是海绵城市另一优势,对大大提高我国绿化水平,缓解缺水问题有极大的帮助,使海绵城市的建设更具实用性。
3.3加强中央绿化带建设,提高水净化处理能力
加强中央绿化带建设,提高水净化处理能力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中央绿化带的距离应尽量加宽,否则狭窄的道路将占用大量的绿地,使得我国城市绿化面积进一步下降,对我国绿色城市的建设起到反作用,甚至导致交通事故,这与我国道路景观建设的初衷很不相符。对于绿化带的建设,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应该给出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如绿化带的树高,区域之间的距离等等。这样对改善城市的原有形象,消除沉积的弊病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土保持方面,更需要中央绿化带的贡献。只有合理的树木培育才能保证树木的合理生长,从而大大提高过滤后水的质量。此外,还应加强森林公路建设,加强公路绿化建设,加强旧城排水系统全面改造。选择那些生命力强并且具有强大净化能力的树木,使得中央绿化带能够真正帮助净化水并减少整合海绵城市过程中的障碍。
结语
美好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雕细琢的景观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呈现,是人工艺术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道路绿化不仅具有观赏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目前在我国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人们已经慢慢认识到海绵城市的益处,并希望早日将其融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利用城市绿化等手段来提高城市对于水的储存和净化能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质。
参考文献:
[1]董林江.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J].智能城市.2017(09)
[2]陈孟婷.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与要点分析[J].南方农机,2019,(6)
[3]张多杰.城市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的协调[J].四川水泥,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