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110051
摘要: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最基本的管理单元,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更是保证企业优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创效创誉,最终影响到企业生存发展。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必须牢牢聚焦提升项目管控水平,实施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管理,以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实现项目价值创造成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效;创誉
引言:
在20年代初期,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很多建筑企业急于扩张规模,忽视了创效创誉问题,由此引来的,是企业一味的追求产值,从而将创效和创誉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是牺牲效益和安全质量追求产值,从而造成了项目管理混乱,企业整体效益滑坡,品牌信誉持续下滑,最终导致生产经营举步维艰难。当前,建筑企业虽然有所重视,但是项目管理粗放、管理标准低、总部指导监督作用弱化、作业不规范、资源配置能力弱、项目团队综合能力不强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迫切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高度,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管控水平。
一、科学建立项目管理的顶层架构
1. 建立明确的管理导向。项目管控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管理问题,而是站在整个企业层面的管理问题。其中,目标导向是项目管控的关键,也是引领项目管控的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并不是由项目本身制定的,而是从建筑企业总部自上而下制定的,或者是企业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其中,要突出明确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建筑企业创效创誉的主体,项目管控要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关键核心开展工作。在实施项目管理之前,必须从企业层面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此引导各层级围绕中心目标开展工作。
2. 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在企业层面,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做好顶层设计,使项目管控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企业要围绕成本、工期、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一方面让项目明白应该怎么干,另一方面让项目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干,从而避免管理失控。在制度办法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固化的情况下,根据企业实际动态调整制度办法,重点突出可操作性,易于执行。
3. 构建严格的监督体系。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特点是分散,集中管理难度大,部分工作缺少监管和规范,存在很大的失控风险。这就要求总部既要对一线合理授权,更要加强监督力度,严格把关风险管控、生产组织、成本管理等关键环节,不断强化后台管理与服务能力。总部层面还要构建完善有力的监督体系,开展督导巡视、系统检查、专项检查和督查督办,确保项目真正落实上级管理制度。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及时通报,充分起到预警和教育作用。针对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改革发展迟迟没有起色的,要及时约谈项目主要负责人,全面进行管理纠偏。对于触碰管理红线条款及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依法依规问责。
二、持续夯实项目人才队伍基础
1.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关键靠人。选择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项目也就成功了50%。根据实践发现,实施职业化项目经理制度,在不进入班子情况下,将职业经理职务序列与领导人员职务序列进行互通,可以推动项目经理心无旁骛抓现场管理和履约创效。同时,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选择、培养和管理上,同样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企业层面要持续加强项目队伍的能力、作风和状态建设,不断打造奋勇争先、拼搏进取、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项目管理团队。过程中,坚持从严管理,常态化开展履职巡察和专项考察,对不作为、不担当、不达标、乱作为的管理人员,坚决予以问责和淘汰,切实保证项目管理团队质量。
2. 加强协作队伍建设。能力强、讲信誉、能够长期合作的协作队伍是干好工程项目的关键因素。要从源头严格把控,加大队伍准入和管理力度,严禁能力不达标的队伍进入企业,严禁有过劣迹的队伍进入企业。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要建立科学公正选拔优秀的队伍的机制,定期考核协作队伍的履约情况,对于不达标的队伍,要及时予以清除。坚持先签订合同再进场施工,在合同上明确安全、质量、进度和环保等要求,严格按规矩、按流程、按制度执行。施工过程中,项目及时帮助写作队伍打开作业面,加强与协作队伍的沟通合作。同时,项目要加强技术指导,帮助协作队伍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企业在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三、精准把控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
1. 科学排摆工期进度。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能不能按期交付,既是信誉的体现,也是满足业主诉求、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途径。从顶层设计角度,要突出抓好施组及方案管理,发挥集团优势和专家智慧,深入研究进度控制、材料配置和资源消耗等关键指标,提高施组科学性、操作性和经济性。抓项目管理原则,明确施工单位负责人是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新开项目必须亲自驻点一周以上,在管理模式、方案制定和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抓好源头策划,项目经理,要掌握施工动态、亲自落实重大方案、及时协调解决重要问题,不断做实法人管项目。项目经理要吃透施工方案,自觉按方案组织施工。工程项目尤其是具备战略意义的,必须刚性满足业主要求。存在滞后风险的,及时预警;已经滞后的,加强督导监管,及时及决问题,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2. 精细控制项目成本。验证项目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是经济效益,要完善过程管理,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要聚焦管理创效,加强资金、物资、设备和协作队伍集中管理,通过集约集成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要科学编制成本预算,尊重客观实际,实施量价双控,动态完善,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将责任成本预算作为承包兑现、内部验工计价、工程款支付的基本依据。全面推进项目承包,坚持将项目主要经济指标与员工收入挂钩,提升降本增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坚决执行预算管理,做好资金、成本费用管控。逐级落实好经济分析工作,围绕全面预算指标完成情况,查找效益流失原因,及时整改挽回损失。
3. 严格管控安全质量。项目管理的首要前提是产品质量必须过关,安全必须受控,否则一切目标都是空谈。要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责任体系,形成闭合的、完整的责任链条。各层级一把手履行安全质量主体责任,落实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检查负责制,坚持深入一线 “把好脉、开好方、服好药”。持续完善安质管理工作方式,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安质管理与施工组织模式相适应。要深入落实全员安全质量教育要求,夯实基层作业人员安质管控基础,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高度关注容易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重大风险源,坚持总部下管一级,指导监督项目既要按规作业、杜绝蛮干,又要推行机械化作业,通过机械化减人换人,从源头提升安全风险防范水平。针对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要敢于动真碰硬,在严肃整改的基础上上,强化通报问责,及时引起各单位的警醒。
4. 切实抓好科技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围绕服务施工主业和提升品牌价值,持续抓好技术研究创新。紧紧聚焦现场施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加大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力度,进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有关成本。持续在工法应用上下功夫,不仅立足既有传统优势领域,更要攻关施工难点,形成和推广先进工法。持续深入学习和吸收新的建筑施工技术,提升高精尖工程建造能力。积极应用“四新”技术,特别是探索互联网技术与建筑施工企业的融合。持续抓好科学实践,选取试点项目检验科技成果,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