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农业服务中心 678305
摘要:随着新时期茶叶种植水平的提高,在茶叶种植质量安全问题上还需要加强管理。作为我国茶叶生产销售的关键环节,种植技术的提升对茶叶价值效益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种植环节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茶叶种植;质量安全;种植质量;茶叶质量
引言
我国是产茶大国,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早在唐朝时期,我国茶叶栽培和茶叶加工技术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随着一系列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传统茶叶种植模式和加工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为此就需要我们及时转变栽培管理理念,将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引入茶叶种植基地,加强茶叶加工技术的革新,确保茶叶栽培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保证茶叶生产品质。
1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茶叶质量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茶产业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其被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是茶叶农残超标、重金属等问题是消费者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也是早期茶叶质量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质消费得到极大满足,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影响着茶叶质量安全,如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生活污染等对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当前,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环节。第一,茶叶种植管理环节。可能会造成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包括茶苗或者茶树品种参差不齐,混合培植;茶叶采摘标准不一致,影响成品茶品质;病虫害防治环节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使用过度等,会导致农残超标等问题。第二,茶叶生产加工环节。生产工艺、监督管理、技术设备、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添加剂(化学原料等)的使用、茶叶包装材料等均会造成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如二次污染问题、清洁问题、添加剂问题、杂质或尘土问题等。第三,茶叶流通、经销环节。该环节也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隐患,如非法添加、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新茶陈茶混杂、二次污染等。另外,在茶叶交易、服务过程中也会造成茶叶二次污染等问题。总体来看,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主要面临着农药残留、重金属、铅、氟、有害微生物、尘土、杂质、大气污染(如汽车尾气等)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要在茶叶生产种植、加工、贸易、流通、服务等全环节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1]。
2我国茶叶在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措施
2.1品种选择
在进行茶叶种植时,首先需对品种进行选择,这是种植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品种的选择和茶叶的质量与产量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如果选择的茶叶品种比较好,今后将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由于种植区域的环境不同,因此选择的品种也应呈现出一定差异性,而不是完全按照统一的标准。
2.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促进茶叶高产种植的关键,也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有3个因素会对茶叶的种植密度造成影响。第一,茶叶品种特性,不同茶叶品种的种植密度往往不同。第二,地势条件。由于茶树喜阳光,如果种植于阳山,种植密度可大一些;如果种植于阴山,种植密度可小一些。第三,土壤水肥条件。如果土壤具有较佳的水肥条件,种植密度可大一些;如果土壤具有较差的水肥条件,种植密度可小一些。
2.3土壤管理
茶园土壤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茶树能够更好的生长,保证生产出更多产量和品质的茶叶。在茶园建造过程中,应该确保周围3公里内不存在污染区域,不存在垃圾处理厂,化工厂和废弃物填埋场,重金属非金属矿厂等。要保证茶叶园的土壤层厚度适宜,有机质含量丰富,未受过农药污染,土壤呈酸性或弱酸性。
另外种植地的卫生条件还应该达到食品安全卫生生产要求,要严格限制土壤当中寄生虫病原菌和重金属的含量。在茶树栽培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学为辅的原则,积极培育绿肥作物,就地掩埋,增强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含量,防止土壤水分严重增发,降低各种杂草的存活率,提高土壤生产能力。并结合茶叶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对施肥方案作出适当调整,才能够保证取得积极有效的种植效果,满足种植需求。因此加强土壤管理对茶叶健康生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2.4科学施肥
对茶园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避免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需要采用高温发酵和堆积腐熟的方式做处理,达到有关部门所规定的无公害处理标准后方可使用,其中使用商品有机肥需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茶园施肥有追肥和基肥2种方式:追肥是指春季在茶树刚开始萌芽时,在茶树间施加堆腐处理过的有机肥,再及时覆盖土壤;基肥是指茶园在每年秋季时,在茶树中间开沟,然后施加农家肥,如果条件允许,再混合一些生物肥料和矿产肥料。为了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可以利用已经腐熟过的农家肥水浇灌茶树根部。值得注意的是,硝态氮化肥是严禁作为追肥来使用的。茶叶在刚开始生长时需要按照茶树的具体生长情况,喷施一些叶面肥,施肥10天后才能采摘茶叶。
2.5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在茶树实际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如果不合理地加以控制,会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由此可见,种植单位需要重视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的生产品质。首先,政府要重视整合资源,尽可能多地争取各级财政及相关项目的扶持,积极推进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贴补机制,促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其次,要加大技术投入,加强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重视农药残留、替代性农药、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而在茶叶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生产品质[3]。
2.6合理修剪
在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剪,那么幼树的树冠成型速度就会明显减慢,尤其是到发育后期,还会降低树冠的负载能力,进而出现树体通透性较差等一系列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病虫害问题,对茶叶品质造成较大影响。鉴于此,务必要对茶树进行合理修剪。基于修剪程度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深修剪、轻修剪、定型修剪三大类。其中,深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对茶树树冠进行再造,轻修剪的主要目的在于调整树冠,定型修剪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优质高效树冠骨架。为了让树冠结构更加趋向于丰产型,整形修剪可从幼树阶段开始,力争让茶树的各个部位均能获得均衡的营养、光照与水分,进而促进茶树茁壮生长。
2.7茶叶采摘与精细化管理
运用合理科学化的采摘方式有利于提升茶园内采摘茶叶质量,促进茶树能健康生长。采摘茶叶必须按照相关采摘标准进行,实际采摘时,需提前将适合采摘的春茶,由小开面的茶叶开始,到中开面的茶叶结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茶园内茶树的整体生长状态,从而解决茶叶持续性生长与茶叶采摘、茶叶产量与茶叶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另外,茶叶种植加工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原材料选取到加工出售,整个过程都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创建健康合理的管理体系,确保采摘的茶叶品质优异。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茶业经济腾飞的核心驱动力,为保证茶叶种植质量安全,还需要做好种植技术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继芬.搞好山区茶叶种植管理的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7(6).
[2]简锦碧.试论如何搞好山区茶叶种植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7(24).
[3]胡学飞.关于茶叶种植技术及推广策略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