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图书馆综合秘书科 610043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和习惯,逐渐成为每家每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如此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图书信息实际阅读的需求,传统的阅读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寻找需要的图书,并且图书馆管理员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管理,使得图书馆管的运营成本提高。当图书馆引入互联网技术后,会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改变现在的状况。一些图书馆管理员被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对于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并不积极,导致建设过程困难重重。因此我们要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思维观念的改变,引进互联网设备,提高建设效率,有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教育和精神教育的场所,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实行信息化建设。现在的图书馆不仅为人们提供阅读资料和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为人们不断创新提供知识的场所,更好的符合知识经济社会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让图书馆的服务越来越完善,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平台,结合信息化技术,扩展服务范围,为学生们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高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传统图书馆顺应时代变化而产生的理念。高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以书籍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为载体,逐渐改变传统图书馆的以纸张为主要载体单一服务模式,现在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服务、远程服务等信息化服务方式为一体的新型服务平台。随着“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必须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改变,建设科学、新型的服务模式为主的互联网图书馆,不仅满足时代的潮流,也满足广大的用户[1]。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图书管理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不充分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但是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或者在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相结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对有些问题处理方式还不成熟。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的传承场所,历史悠久,传统的管理方式根深蒂固,图书管理人员也更适应原有的信息整合,突然要利用互联网对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图书管理人员可能不能及时适应。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全面,会阻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使信息化建设达不到实际的应用效果,信息管理流于表面,影响管理效率,降低图书的价值。
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较为枯燥,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新兴技术的了解较少;其次高校缺乏对图书管理者的培训,导致图书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能力有限耽误了政策落实[2]。
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缺乏资源支持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源支持,但是通过对多所高效图书馆进行调查,发现学校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并不大。信息技术建设是新兴管理模式,需要的资金投入偏大,但是由于学校对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重视,导致相关设备引进不足,信息建设工作无法开展。有些高校虽然引进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设备,但是设备并不达标,同样无法实施,既浪费了资源又浪费了人力,得不偿失。
3.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
由于高效图书馆历史悠久,管理方式陈旧,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以后,管理人员并没有更改相应管理措施,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小错误,既不能引起人员重视,但又会影响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三、“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1.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推进图书馆信息化日益完善的建设过程中,服务人数在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所以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也需要不断填充和丰富,为此图书馆可以选择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将馆内所藏资源开启集中化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群众直接获取所需信息[3]。要想建立数据库,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将图书馆中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门别类,不同类别不同储存,使得每一类文献都有其单独的储存空间和方式,当然了,存储空间也是需要进行分区的,比如可以根据文献出版时间、等级格式等进行分区,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控制和管理。
2.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开启创新服务模式
大数据和云计算两种技术均属于新型技术模式,它们可以将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从而丰富信息资源。为了更好的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过程,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两类技术[4]。针对大数据技术可以增强对其分析功能的使用,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将服务理念进行彻底转型,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及服务,为此,我们可以先将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剖析,然后再给用户推荐所需服务,让其可以自由选择,使得整个过程都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针对云计算技术,需要以其为核心建立完善服务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同时还要不间断的加强对云计算的深入研究,为高校图书馆内的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不断丰富图书馆内的资源形式
一定的技术创新可以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彻底转型,借助不同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来丰富高校图书馆的内部资源,是切实提高其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使得高校图书馆真正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从而丰富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形式。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的更新,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重点。应用新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管理是种创新,磨合过程中也很容易出错,但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困难我们必须攻克。
参考文献
[1]马雨晴.“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探究[J].南方农机,2020,51(04):108-109.
[2]张爽.浅析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 (02):163.
[3]张菁.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析[J].智库时代,2020(06): 103-104.
[4]李春香.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9(30):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