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郭军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浙江开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近年来在政府主导下,不少农村在居民集中区投资兴建了污水处理工程,但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乡村经济;解决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同时也是农业大国,据相关调查分析,我国农村人口已经高达8亿人。虽然农村当前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但农村建设资金仍然处于匮乏的状态,而且大部分农村都没有制定污水处理的对策,这样不仅会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因此,这方面问题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进而能够根据农村实际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由于农村村庄不是统一规划建设,分布范围广、随机性强,导致农村生活污水分布面广且分散,集中处理难度较大。目前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用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工艺主要为微动力或者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一体化设施”“厌氧+曝气+沉淀”“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等,单个工程处理能力一般为50~200t/d,少数处理能力甚至小于20t/d。虽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在部分地区实施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果,由于未能有效解决污水源分散、面广等问题,且受处理技术、处理成本、运行维护水平等影响,收集和处理效果都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农污设施建设规范
        农污设施在前期建设工作中,相关部门、单位各自为战,分别建设了一批农污设施,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导致工程建设标准不一、质量不一、工艺多样,给后期各村(社区)的管理、维护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带来较大的困难。
        2.2缺乏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划指导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江苏省、浙江省已出台了地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级排放标准,安徽省正在制定中,目前安徽省各地执行标准不一,指导性不强,亦不利于开展终端处理设施运维考核和统一监管。此外因缺乏设计管理、建设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维护、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规范性文件的指导,对于由乡镇作为实施主体,村集体负责运营的地区,出现了审图难、施工难、运行难、维护难和管理难等问题。调研发现,3省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市、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但编制质量参差不齐,且未能很好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难以落地实施。
        2.3技术设计缺少科学性
        当前不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模式和后期运营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问题是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工艺,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要求,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中有部分农村地区片面的追求形象工程,照搬城市的污水处理模式,处理技术的成本过于昂贵、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相关人员缺乏经验、设计技术不合理科学都造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
        2.4处理工艺不合理
        为方便管理很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选用无动力的“厌氧+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该工艺虽然具有运行维护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但是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气温降低会影响人工湿地正常运行。低温对有机物和氨氮、总磷的去除影响比较明显,特别是对氨氮、总磷的去除,因此该工艺不适用海拔比较高、冬季温度较低的区域。


        2.5资金筹措难度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其建设、运营、维护以及监管均需要长期、持续地投入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但除了浙江地区、江苏苏南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的财政能力均比较薄弱,“建得起、用不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3解决对策与建议
        3.1加强环保教育
        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农民的思想意识不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到位,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养成了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习惯,比如直接将生活污水倒入土壤中,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此,要从源头上减少生活污水,就要加强对农民的意识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相关部门要深入农村进行环保宣传,可以结合多种宣传媒介,比如电视、广播、宣传墙、手机、网络等,开展多元化宣传教育,循序渐进地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不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3.2健全规划体系,推动全域治污
        省、市、县(区、市)各级政府要牵头主导,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规划,结合幸福美丽新村、水美新村等乡村建设项目,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范化的建设和运维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利用3~5年时间逐步推进规划项目的建设,逐步减少和消灭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
        3.3加强建设运维资金保障
        可从2个方面开展:①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运维资金,包括:通过省级层面整合各项有关专项资金,盘活资金盘子;申请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信贷资金等。②优化资金使用机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运维费用应全部纳入各县(市、区)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治理模式的不同制定建设、运维资金分类补助标准,拉开补助档次,确保资金使用得当;对于委托第三方管理的地区,建立有效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建设资金补助、运维服务费支付相挂钩,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资金效用。
        3.4加强技术利用和创新
        针对目前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各种问题,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提高污水处理技术的科学性。具体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利用工业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种。其中活性污泥法主要就是将以污泥为主体的污水进行生物处理,从而实现净水目的。但缺点是这种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所以可以应用于城乡结合部或者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第二,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农村居住较分散的地区。这种设备直接放置于地下,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不会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因此这种技术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应用比较广泛。第三,应用土壤渗滤污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本身运行简单。所要承受的投资成本较低,具体的方法就是在突然、微生物或者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作用下,充分实现水和污染物的分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水平不高,随意排放污水,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此,要积极加强农民的思想教育,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并且开展污水处理可持续研究,真正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严刚,姜如荣.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9(36):123.
        [2]张玉玲,王静,杨鑫康,曹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选择探讨[J].绿色科技,2019(24):135-136.
        [3]马琳,袁延华,孙洪芹.农村生活的污水及处理方法[J].区域治理,2019(52):229-231.
        [4]楼宇锋,洪庆松,王礼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回用探讨研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9,40(06):99-101.
        [5]姜珊,李想,姜彩红,丘丽清,佘磊,李方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3):12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