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土地开垦整理中心 广西钦州 535099
摘要:中国的发展进入了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应加强对土地整治发展的管理,尤其是要加强其生态建设,并应该根据中国资源问题,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合理避免缺陷,更加有效地提高中国的整体发展水平。文章分析了在实际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土地复垦工作的建议,希望可以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建议
中国目前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时期,开展土地整治也是国家战略转型的必手段,同时也可以满足新形势下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但是,中国的土地整治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诸如缺乏土地整治的系统化经验,技术理论和方法不完善,没有充分努力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广泛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可以确保中国的耕地数量满足国家需求,确保粮食安全,并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土地整治的概念
土地整治工作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限度区域内对土地进行总体的规划,对需要进行整治的土地内部结构进行仔细的勘察,之后再根据土地的性质来对土体的用途进行规划,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对土地的用途进行规划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地进行综合整理,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规划完成之后带来的整体效益。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土地整治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整合。随着我国人口密度的不断加大,人均居住面积正在不断地变小,人均居住面积的分配也十分不均匀,为了将人均土地面积提升上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整治,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尽量避免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
2.1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思维缺失
中国现代的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晚,因此缺乏土地修复方面的经验。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例如德国和荷兰)的土地修复已经进行了近一个世纪,其相关的理论、经验都相对比较成熟。由于中国土地整治的发展时期相对较短,土地整治的生态建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从而削弱了其实际建设效果,土地整治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区域和国家土地开垦计划的整合中仍然存在某些问题,相关专家和研究人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以将西方绿色建筑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引入中国,并结合当地的不同情况制定有效的修复和整治规划,促进土地整治的有效发展。
2.2土地整治工作缺乏实践性,忽视乡村文化的振兴
在某些地区,土地开垦人员不能遵守当地的自然规律,盲目地追求在土地开垦中应用高标准化和设计要求,这种行为会导致田间出现大量的水泥,并且土壤日益变得混凝土化。同时,在某些地方,土地开垦期间整体上缺乏系统性的思考,从而严重破坏了山区、河流、森林和湖泊的生命系统,导致乡村自然景观和建筑文化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土地整治过程不能仅仅为追求可耕地的数量而破坏乡村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特征,尤其是不能忽视对农村文化的合理保护。
2.3土地整治工作中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普及度不高
传统的土地整治工作旨在增加农村地区的耕地面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干预下,土地复垦对“田、水、路”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整治和周边环境保护的多方面治理。新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众多新材料和技术的支持,以使土壤修复工作更加顺利。例如,在农村农田上翻修人行道时,可以使用资源节约型的沙子和碎石;对于农田边坡,应该采用友好型的边坡保护;对农田进行灌溉和施肥时,可以使用保水保肥的新型肥料,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农田和人行道的破坏和影响,并且可以优化和恢复已经受污染的土地。
在土地修复工作中大量使用环保绿色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环境,不仅可以完成土地恢复工作,还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3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的发展措施
3.1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环保意识,在以环境保护工作为前提的基础上来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相关的土地整治单位就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工作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使工作人员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同时对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3.2建立土地退化治理的综合管理模式
土地退化会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会极大地限制经济发展速度,进而影响到我国各类型经济体的繁荣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土地退化发生以后,依旧会对其进行过度利用,这将会进一步加剧土地退化的速度,进而形成一个越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土地退化越严重的恶性循环。我国土地退化治理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在多部门协同治理土地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系列的障碍。因此,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我国应充分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对土地退化的治理经验,并与其进行合作共建,吸收大量外部资本以及外部技术手段来对我国的土地退化现象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理。另外,应重新审视我国土地退化治理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退化治理方案以及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发展政策。
3.3完善土地整治工作的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普及
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首先要改进复垦的理论和方法,有关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土壤修复的常用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学习土壤修复等方法,学习该领域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了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具体的生态级别的土地类型应采取合理的整治措施,并重视宏观层面的空间格局调控和微观层面的农村规划、景观设计等方法的结合,努力保护当地的生态景观和生态要素。
3.4加强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
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土地整治后期管护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形成常态。在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时,根据整治后的资源条件状况、掌握技术水平,确定合适的管护人选,明确保护内容、制定保护方法。尤其是对于农村生态系统特点,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控制,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运转,维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使整治后的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无论是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还是日常生活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土地整治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避免对整治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张冬冬.浅谈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54,30.
[2]罗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监理办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7:186~187.
[3]王燕鹏,巩玉虎,赵跃伦,张黎芹.土地整治项目科技化管理的探索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8,34(3):71~75.
[4]赵弘峰,毕彦斌.坚持构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思路——促进山西生态文明转型发展[J].华北自然资源,2019(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