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常见的工程问题之一,若不能及时被处理,则可能会降低工民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性构成威胁。对此,本文将从研究造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问题出发,探索分析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解决方法和预防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
目前的工民建项目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经常会遇到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性裂缝引起的渗漏问题。面对这类问题,不得不进行根本性的混凝土管理工作,把控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避免渗漏等问题的生成。为了达到这项目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将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也为了能够彻底根除掉关键部位的裂缝现象,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对于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了解清楚裂缝的特点和机理,在结合相关模型进行针对性防治措施,从源头上进行解决,以此来降低、减少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有效保证了建筑的质量安全。
1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
1.1 工程方案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建设规划和施工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在具体的设计阶段,如果设计人员在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工作技能的情况下完成的设计方案,应用于实践将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而且如果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任务时,缺乏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和考量,仅凭自身经验且过于追求造型完美,仅仅在于满足户型要求。而且设计中普遍存在参数设置偏小、构造配筋不合理、混凝土标号过高、构件尺寸凹凸角变化大、转角增多而产生应力过于集中等多种问题,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的变化,比较容易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问题。
1.2 建材质量和施工问题引发的裂缝
近年来,建筑工程的施工建材获得非常快的升级和发展,尤其是预拌混凝土的广泛使用,从而导致建材市场涌入大量不同种类和质量的混凝土,社会原材料资源枯竭,导致供应商将残次原材料以次充好来拌制混凝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选购并使用了这类产品,那么混凝土裂缝几率将增加,工程质量很难保证。此外,在实际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选择施工工艺不准确或技术操作不合理等情况,也会引起混凝土成品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不利于工程质量的提升。
1.3 地基变形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勘查不准确、地基结构类型选择错误、地基处理深度没能达到标准要求、地基使用材料质量不达标、气候温度变化剧烈导致地基冻胀等原因都会导致建筑工程地基出现变形沉降问题,会使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不均匀,进而使混凝土出现裂缝。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地基施工时,由于没有提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很可能在选择地基结构或者进行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时偏离工程建设的要求,此外,受采购建材质量不合格以及自然气候变化剧烈造成的地基冻胀等问题的影响,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工程地基产生变形沉降的情况,进而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外力作用的拉扯,造成裂缝现象的出现。
1.4 温度的影响
混凝土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热胀冷缩的作用原理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进而导致裂缝。温度引起的混凝土裂缝从物理性质上来说归结为自然因素。施工中,混凝土自身水化热原理及自然气侯温度的上升或者下降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膨胀或者收缩,受内外作用力的影响,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当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相差较大时,会导致温度裂缝出现。
2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探讨
2.1 科学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在进行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检测时,为充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对砂、石等原材料市场进行考察,抽样检验,对于颗粒级配不良、含泥量过高的粗细骨料不得采用,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投入使用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试验时,应根据工程性质与特点、工程部位、工程所处的环境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适合的水泥。对于水化热大的硅酸盐水泥,应选择粉煤灰作为惨合料,可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外加剂优先选用减水剂,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和拌和用水,还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从而减少结构开裂。
配合比设计中确定要充分结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确定合理的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坍落度等。配置出来的混凝土应满足强度等级、和易性、耐久性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呈现的混凝土结构成品具备高质量。
2.2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确保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准确无误后,施工作业人员需要混凝土制作之前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安全交底,确保后续施工环节的工作人员能熟悉和掌握施工中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对于预拌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中控制在二小时内到达施工现场,并检验坍落度,不合格的拒绝使用。泵送及摊铺混凝土过程中严禁加水。摊铺混凝土前对模板充分洒水湿润控制好入模温度,混凝土摊铺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摊铺顺序,控制好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浇捣过程中尽量降低摊铺速度,加强浇灌振捣,尽可能采用二次振捣技术,提高混凝土自身密实性,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对于过厚层混凝土做到分层摊铺分层振捣密实。混凝土浇捣完成收平后,待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收面,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表面裂缝。
2.3 养护及成品保护
温度裂缝在工民建建设工程中是非常常见的裂缝类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浇捣后混凝土体积使温度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状况。此外,水泥和水在进行混合反应之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促使混凝土表面扩大,但是由于表面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得混凝土内外受力不均匀,也容易产生裂缝现象。针对温度引起的裂缝,应在混凝土浇捣完毕后 12 小时内进行养护,养护可以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洒水及塑料薄膜覆盖养护,保持薄膜内有凝水。对于普通混凝土养护期不应少于 7 天。
2.4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措施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工民建结构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和出现,有必要加强对项目施工方案的关注和把握确保科学合理性,从而解决在根源上预防裂缝问题的出现。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系统性的考察施工环境,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对现场施工建设的质量把控,确保所有施工环节照顾周全。同时还要准确列举施工时需要用到的施工材料,并对采购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筛查和检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采用。此外,在实际施工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且科学合理的施工建设方案,并合理选择各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同时根据施工要求和标准选择混凝土模板与支撑系统,从而确保在源头上降低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
结束语:综上所述,导致工民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有多种,作为施工或质量控制人员,一定要准确、及时地找出问题所在,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的概率。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关乎到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建筑的安全质量,必须要有保障,对于工程的施工建设,一定要有认真严格的负责团队来进行,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夏元涵,曲忠义.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J].2010.
[2]程安军.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与处理方法探讨[J].2011.
[3]李洪涛,于建海.混凝土工程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能力[J].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