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霖
(古浪县泗水镇中心卫生院;甘肃古浪733101)
摘要:目的探讨做包皮环切术时对于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86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发生8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有效治疗和怎样有效预防.结果经过对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治疗,且采用专业的临床护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效果满意, 可大大提高术后的成功率
【关键词】 包茎;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术后出血
包皮过长,包茎是常见的男性病,发较高,均可导致妨碍排尿,易导致反复发作的包皮阴茎头炎症,粘连及尿路感染,长期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致阴茎癌。对包茎,包皮过长临床上多主张早起手术治疗,常规的包皮环切手术使用于各类包皮过长,包茎患者,随着人们对包皮过长,包茎认识的提高,要求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包皮环切术虽是常见的门诊小手术,手术操作时间短,但也是一项高要求的精细的整形手术,病人对术后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手术时必须高度重视,但如果操作粗糙,会造成很多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是包皮环切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操作及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但对于术后出血,及时发现,明确出血原因并正确处理是关键。现根据我院从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对286例包皮环切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就术后出血并发症的防治予以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患者286例,年龄6-65岁,其中包茎121例、包皮过长165例(3例包皮嵌顿手术复位伤口愈合后1-3月再行手术,并发包皮、阴茎头炎25例者,需选用药物和局部浸泡治疗,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均行包皮环切术。
1.2 麻醉方式 成人采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小儿不合作者选择基础麻醉。
1.3 手术过程 患者平卧位,麻醉满意后手术,先检查包皮阴茎头有无黏连,有黏连者予以分离;对包茎者,先用血管钳扩大包皮口,有黏连者予以分离,将包皮向上翻转,显露阴茎头和冠状沟,清除包皮垢,碘伏消毒。先将包皮置于自然位置,于包皮背侧正中及腹侧正中系带处分别用两把血管钳夹住,两钳相距3mm。在两把血管钳间分别将包皮背侧、腹侧纵形剪开,剪至距冠状沟5-10 mm,系带处包皮保留长度较背侧略长2mm。环切包皮后迅速显露创面,用小血管钳钳夹创面内的出血点,用0号丝线或可吸收线结扎,渗血明显处予以缝扎,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用4号可吸收线缝合切口,油纱条覆盖,包扎固定。【1】术后口服己烯雌酚3d(1mg/次,睡前服),以防阴茎勃起及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因手术部位特殊,多数患者心存顾虑,担心术后疼痛,手术效果不好,影响以后性生活,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患 者及家属详细说明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待患者充分理解后,再具体交待术前的各项准备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尤其要详细讲解包皮环切术的优点,手术治疗的过程及预后情况,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了解手术基本原理及过程,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及心理压力,以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充分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及家属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手术治疗, 让患者减少心理顾虑,对手术成功充满自信应,以一种乐观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
2.2术前护理
手术前夜及手术当日,嘱病人清洗局部。在清洗时要将包皮翻转,暴露冠状沟,彻底清除包皮垢。并发包皮、阴茎头炎者,需选用药物和局部浸泡治疗,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手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麻醉,为了避免对麻醉药品的不适应而引起的呕吐反应,手术前应禁食四至六小时。
2.3术中护理
保证患者安全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术野,方便术者操作;主动与患者交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2.4术后护理.
术后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因,消除患者常常担心过早、过度活动会引发切口出血、疼痛等的恐惧心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体贴,使患者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励,减轻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术后让患者安静休息,麻醉药效消退之后,伤口会有轻微疼痛及淤肿情形,可以用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的紧张、焦率,以减轻疼痛。疼痛厉害时可服止痛药缓解。卧床休息3-4天,观察切口出血,水肿,并注意阴茎供血情况。嘱患者穿冠松内裤,以免内裤与创面摩擦产生不适,不能自行摘下无菌纱布,以免引起出血及感染,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食用辛辣生冷食物,尽量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食物,以利切口愈合。预防感冒。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术后排尿时应尽量避免弄湿敷料,如果敷料被尿液污染,就应及时更换尿湿敷料,以防污染伤口,禁止憋尿以免阴茎勃起而导致切口出血水肿或切口裂开。如果是已婚男子,手术后要注意夫妇双方必须分居一段时间,尽量避免性冲动。青春期及成年的病患在手术后会因阴茎勃起,造成伤口的肿痛出血,若是轻微出血时,只需局部冷敷加压止血即可,若出血严重时,则应立即回院就诊。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导致不同程度的水肿,术后3-4天内阴茎头轻度水肿是正常的,原因为组织损伤引起血管内炎性因子释放入组织间隙,刺激组织水肿,以及较大的动静脉,淋巴管的损伤,影响组织的血供和静脉血回流以及淋巴液回流。术后3天换药,因缝合时用可吸收线,不用拆线,可自行脱落
2.4出院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出院后要讲究卫生,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受凉,合理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病情许可适量增加活动度,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缝线勿用力拉脱,可自行脱落。思想健康,尽量少想或接触色情、淫秽杂志,网络图片及视频。因为接触这些东西导致阴茎勃起后,容易引起术后出血。若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处理。
2 结 果
本组286例患者,术后有8例不同时期出血,发生于术后1h-3d。其中3例患者于术后3h内出血,形成血肿,经拆开清除血肿,发现原出血点结扎线脱落,重新结扎、缝合,未再出血。2例患者术后1d内持续渗血,浸湿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无效,检查发现切口缘及包皮系带处活动性渗血,皮缘出血可在缝合切口时缝合出血点,包皮系带处予以“U”字缝扎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术后2-3d阴茎勃起引起切口渗血,其中2例因出血量少,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1例形成较的皮下血肿,立即拆开缝线清除血凝块,发现活动性渗血在阴茎背浅静脉处,出血点予以“U”字缝扎后出血停止,仔细止血后缝合伤口,后期切口愈合良好。其余包皮环切术患者根据其病情在入院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配合合理的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无水肿、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均康复出院。
3 讨 论
术后出血是包皮环切术的常见并发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对于术后出血,明确出血原因并正确处理是关键。根据本组病例资料,包皮环切手术是一种简单而又精细的门诊小手术,是治疗各类包皮过长,包茎患者的基本方法,对预防阴茎癌也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成人都在局麻下手术,随做随走,不利于观察和护理,而患者自行护理又因为护理不当,引起切口出血,水肿,感染,粘连影响愈合。通过术后来本院治疗,实施现行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详细介绍有关护理知识,健康宣教及注意事项,可有效减轻术后切口出血,水肿,疼痛的程度,也减少了切口感染和再粘连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虽然包皮环切手术是一种门诊小手术,但缺少细致的护理工作,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对患者的生理,心里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术后专业护理工作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笔者对包皮环切术后出血的部位,原因及处理有以下体会:
3.1.常见的出血部位:(1)包皮系带处出血,因系带处供血丰富,不易彻底止血,故是常见出血部位,(2)阴茎背浅静脉出血。、
3.2出血的原因及处理
3.2.1术中出血点结扎不牢,结扎线脱落出血;或者术中钳夹小血管闭合后无活动出血而未结扎,术后血管再次开放出血。这类术后出血需再次拆开结扎止血。此类原因出血在包皮环切术后最为常见,均拆开部分缝线结扎出血点,重新缝合切口。针对此类出血术后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避免长时间出血形成血肿影响预后。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处理及时、预后良好。
3..2..2术中切口边缘及系带处渗血,因出血量小,术中未予足够重视,术后持续渗血。术中应将近侧包皮退缩后暴露创面仔细止血,特别是阴茎背浅静脉及系带处,系带处可作“U”字缝合以达到在结扎皮肤的同时止血。避免此类出血术中尽可能止血彻底,皮缘出血可在缝合切口时缝合出血点,止血效果满意。有条件者加用电刀止血效果好。如术后出血可以加压包扎或者再次缝扎。
3.2.3防治夜间阴茎勃起而引起出血。对成年病人术后应用雌激素1mg,口服,一日3次。
3.2.4术前,术后护理不当可引起术后出血。包皮环切大多为门诊手术,不利于观察及护理,所以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避免术后久坐,过早活动,剧烈运动,长期站立,防止阴茎勃起等均能预防此类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包皮环切术是常见的门诊小手术,虽手术操作时间短,但也是一项高要求精细的整形手术, 所以手术者手术时必须高度重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护理得当,尤其术中创面止血要彻底,以防术后出血或形成血肿。【2】术后并发症多数均可避免发生,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虽然术后出血是包皮环切术的常见并发症,但如果能早期发现,及时正确处理,一般不影响预后,都能够很快恢复。临床护理中的术前心理指导,术中辅助配合,术后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处理到位,消除了以往在护理过程中因小手术而产生麻痹大意思想,高度重视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对提高疗效,促进创面的愈合,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出血,水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的保障,对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反之则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并对患者的生理,心里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1】.胡兴立.简明手术图解大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3.524-526.
【2】.马跃进.外科手术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