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能力本质上是理解并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方面出现了问题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或写作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喜欢表达,很喜欢说话,有的教师从这一特征出发认为小学生只要保有这种特征就能够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正常成长,结果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发现部分学生不仅不能流畅的以口语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也抓不住重点,写作缺少逻辑,反过来证明了良好口语能力训练的必要性,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弥补。本文即从留出适当时间、丰富训练形式和合理进行评价三个方面对该领域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有些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感到困惑的问题,似乎平时说个不停的学生到了练习口语的时候突然就不爱说话了,教学效果难以把握,也很难对他们的口语能力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必然不在于小学生没有表达的天性,而是教师没有采用合适的策略方法将他们的天性激发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小学生的特征,多寻找能够得到学生欢迎的口语教学形式。
一、留出适当的口语交际时间
有的教师在刚开始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是将其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组合在一起的,发现小学生总是围绕一个话题说个不停,耽误了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于是在他们还没有表达完全的时候就打断了对话。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就会对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造成打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口语交际时间,平时一般的口语练习可以不那么开放,注意控制时间;同时制定口语交际的相应规则,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集中练习,这样就不容易伤害到他们对表达的热情,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讨一个口语交际的制度:每隔一段时间用一节课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先是每个同学自由表达,限定在三十秒内,然后进入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有五分钟的总结发言。这样可以把口语交际练习的时间集中起来,不会耽误到其他方面的教学工作。而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会为了自我表现而尽可能地组织语言,努力追求达到言简意赅的程度;另一方面即使自由表达的时间不够,也能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继续下去,不会让他们觉得意犹未尽。
二、丰富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
生活中应用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两个人之间随意的聊天,在某个会议上发言,作为辩手参加辩论会,等等。
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流畅的运用口语,应该瞄准这些场景努力丰富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如果实际需要的话,教师不妨组织一次特殊的口语交际教学课,临时制定新的规则。时常穿插这些更为丰富的口语交际训练形式能够给学生带去新鲜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充分调动其语言思维能力。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练习“商量”,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一个小型的辩论赛:学校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提供了两个地点,大家各自选择一个,然后某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以组对组的形式进行商量,看看对方是否能接受自己的选择。为了说服对方,每个小组内的学生都会努力突出某个地点的优势,彼此之间还可以互相补充,打开大家的思路。成功说服对方的小组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被说服的小组也并不是一无所获,他们既然被说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对方的表达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进行合理的口语能力评价
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这种直接关系到外在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是较为敏感的。如果教师简单采取合格还是不合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会伤害到一些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其口语交际能力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讲究评价的技巧,避免用简单的词语去概括,而是要努力发掘学生能力中的闪光点,既指出其问题,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的勇气与信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用集体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互评,评价结果会更全面,本身也能成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锻炼。
以上文提到的小型辩论赛为例。辩论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评,要包括对方小组的总体表现和其中每个组员的表现,优点和缺点都要说到,特别是自己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什么。在每个小组都完成评价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发言。又如,在平时的口语交际练习中,每次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由组内成员进行互评,除了包括本次的表现,还要说出每个人与上次相比口语表达能力上有了哪些变化,教师的总结评价则要把学生的互评综合考虑进去。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陪伴小学生一生的一项基本能力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帮助他们在这方面实现充分的成长。而为了更好地履行这项义务,则需要广大同仁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创新,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立文.小学生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2):20-21.
[2]王晓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