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张莉莉
[导读] 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结合自身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语文教学以朗读为本,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共识,而在实际的朗读指导中,却发现很多孩子怕读书,这样无形中阻碍了学生朗读、阅读能力的发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注重朗读兴趣,才能让学生投入其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结合自身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趣入手,唤起朗读欲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学生刚入学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朗读”,以及朗读的重要性。二是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经常利用早读时间为学生朗读故事、古诗等学生喜欢听的文章,久而久之,让学生喜欢上朗读。三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读物。为了便于监督、检查,我为学生设计了“读书储值卡”,要求每周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种方法得到了家长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四是在班级里经常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二、范读引路,逐渐形成语感
“模仿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范读在低年级朗读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为了纠正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常常会出现添字、漏字、读错字的现象,我除了要求学生读书时集中注意力以外,还采取了先范读的办法,让学生在听读中对课文先留下一个正确的印象,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读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减少错误的发生。有些学生在朗读时,拉腔拉调,出现了唱读。这些错误的读法,对学生将来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影响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得正确、规范化呢?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带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该停顿,什么地方该重读,什么地方该轻声。朗读时,语气的轻重很难掌握。这时,教师可通过范读来指导他们朗读。教师的范读要具有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势等,因为这些会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读好课文。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注重识字,扫除朗读障碍
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低年级语文课教学中很重视抓好生字教学。低年级语文的生字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认读生字,另一类是会写生字。教学时,我对这两类生字注意区别对待,把握侧重点。对认读的生字教学,着重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拼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口头组词,了解字的含义。这样,确保学生不仅能够把每个认读生字的字音读准确,而且还要大体理解字的意思。

对会写的生字教学,我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正确拼读,把字音读准确之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认清字形,能够说出每个会写生字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偏旁部首,笔顺怎样,同时教给学生把生字写得美观好看的方法,然后,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书写,把每个会写的生字字形记清楚。这样,学生把生字学会了,解决了字音问题,也就扫除了朗读课文的“拦路虎”。
    四、技巧点拨,教给朗读方法
读熟和读好是朗读课文的两项要求。读熟课文是最基本要求,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等。为了做到这一点,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在教会学生预习课文时,特别重视“预习读”: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必须要先把课文读五遍以上。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一节课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检查到,所以“预习读”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怎样才叫读好呢?也就是学生按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出课文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朗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指点朗读技巧,对于重点句子、段落教师要着重指导。如在《朱德的扁担》一文中有一个长句子:“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为指导二年级学生读好这个长句,我引导学生正确停顿和着重读的词语,如“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先领读,再让几名学生尝试读,然后进行比较,明确读法,最后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练习,这样坚持下来,学生读书时就会首先考虑到读法,明确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问题。对于朗读中的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技巧也能逐渐熟练的掌握。
    五、评价促读,激励朗读情感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课堂上,教师一句亲切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器重和关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之中,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用评价巧妙点拨,培养学生对朗读的领悟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朗读情况要坚持评价,无论是个人读,还是全班读,都应进行具体指导。在评价时,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使学生明确哪些地方没有读好,为什么没读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读书的好习惯,对于朗读的评价能力得以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
    六、角色转换,激发朗读兴趣
分角色朗读,作为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经常操练的一种朗读形式。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低年级课文童话和寓言故事较多,这些课文人物个性强,语言生动有趣,特别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如:《小马过河》、《狼和小羊》、《不用嗓子的歌手》等。个人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采用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第一,四人小组由于人数少,每人都能分配到一个角色,旁白由四人一起读,学生的参与性强了。第二,四人小组人数少,灵活,可以变换角色多轮练习。几轮读下来,课文就读透了。
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只要老师们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在教学中采取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作者简介
张莉莉,女,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教研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