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千河千阳段河道治理原则与措施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任治富 1何辉2 任宝安 3
[导读] 摘要:下游河道治理工作是河道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崔家头供水管理站  宝鸡千阳  721100 2、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河务工作站  宝鸡千阳  721100 3、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地下水工作队  宝鸡千阳  721100
        摘要:下游河道治理工作是河道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客观介绍千河河道现状和水文特征,通过对河道整治的原则分析,探索千河河道综合整治、流域水土保持与治理、防洪宣讲工作等方面,以此做好千河河道行洪工作,旨在提高河道防洪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关键词:千河河道  治理原则  治理措施   思考
        1千河基本概况与水文特征。千河为渭河左岸较大支流之一,于陕西省陈仓区底店汇入渭河;流经甘肃张家川、陕西陇县、千阳县、凤翔县、陈仓区,流域面积3493平方公里,干流总长152.6公里,平均年径流量4.85亿立方米,河道平均比降为0.58%。在千阳县境内,千河干流横贯千阳县南,流经草碧镇、水沟镇、柿沟镇、县城,境内流长3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835.8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5.4秒立方米,年枯水期约80天左右,最小流量0.17秒立方米(1974年7月22日)。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10公斤,年输沙量439万吨。千河汛期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54.6%以上。1907年千阳水文站调查:汛期洪峰流量3840秒立方米,1954年洪峰流量3200秒立方米,1981年8月21日实测洪峰流量1180秒立方米。千河流经千阳县内,千河南岸有3个阶地,北岸有3个阶地,而三级阶地仅存局部残留部分。一级阶地分布于宝(鸡)平(凉)公路和千陇公路沿线,阶面宽0.2-0.5公里,前缘高出千河水面5-10米,海拔720-730米。二级阶地分布城关镇的川台地和柿沟、水沟二乡的"二原"地区,阶面宽0.5-2.5公里,前缘高出千河水面20-30米,海拔730-780米,以2-4度向千河倾斜。三级阶地分布城关镇的小原、段坊和文家坡乡三级台原前的前原地区。阶面宽0.3-1公里,前沿高出千河水面60-75米,海拔750-820米,以2.5-3度向千河倾斜。研究千河流域洪水特点和洪水过境对千河河道行洪影响显得尤为关键。
        千河河道治理原则。河道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和引水,对其开展各种生态防洪工作,可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在实践中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进而提升其整体功能与价值。在分析河道组成时,其治理可们分为河道治理和河道护理。河道治理主要是对河道流路进行治理、河床进行治理,最终实现自然河流的状况。在护岸治理中,选用生态水利方案来构造自然型生态护岸,并实现对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生态化建设,为河道的自然生态发展打下基础。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融入相关美学特征,对于河道沿线进行系统的设计,提升环境与河道的自然与统一。河道治理就是通过河道整治,逐步强化河湾边界,规顺洪水河槽,稳定洪水流路,有利于洪水的通畅渲泄,防御洪水泛滥,改善现有水利河势,减少主流摆动范围,稳定河道岸线,在水流顶冲下,避免及减轻河岸崩塌,保护沿河两岸耕地及公路免遭大水淘冲之目的。

在治理规划中遵循因势利导,顺应天然河流流势,尤其在比较稳定河段,由于其河道是流域水沙和河床边界长期作用的产物,应该做为河道治导线的基本依据;河槽尽量顺直,遵循河流走势自然规律,保持必要的弯道,不强求裁弯取直;结合河道两岸边特点,在可能情况下尽量使河道依托在基岩、陡岸,以便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以河道主河中心点和主要建筑物中点作为河道治理设计横断面的中心点,尽可能利用已建成堤坝,节约堤防建设投资资金,但已建成的堤防工程如若影响到河道行洪要求时,应在论证的基础上予以拆除。总之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使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将大大提高,河道环境得到改观,保障周边社会和谐和安定。
        3、千河河道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3.1进行河道整治工作。在千河河道整治中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样性,充分利用原有河道宽窄交替、深潭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的自然形态,使河道整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河道整治标准就是要确保千河洪峰流量平安经由过程,检验标准是河道防洪平安、堤防平安和河床相对稳固,在治理中,把持下游河槽摆动范畴,调整理顺河势,增添河道泄洪能力,防止河槽摆动危及堤防平安;固定河势流路,对天然河道尽量不要进行人工渠道化护砌,凹岸修建整治建筑物,以稳定滩岸,考虑到下游河道截弯取直后,改变了洪水流向,增大了河槽比降、流速和水动能,又加剧了水流对河岸的冲刷,造成河槽下切,使原有堤防和河岸垮塌更为严重,对过分弯曲的河道实施河道裁弯工程,改善不利河弯;对堤距过窄的或有少数突出山嘴的卡口河段实施河道展宽工程,清除河床沉积的有机物质和污泥,进行下游河道疏浚工作,对河道弯曲形成的浅滩洲可以适当缩窄河道断面,以此提高河流行洪能力。
        4.2进行河道流域水土保持与治理工作,控制下游河道沉积物来源。近年来,我县积极争取国家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对我县境内全部千河干流及千河一级支流草碧河、冯坊河等进行治理,新修五级以上堤防66.50km,对城区西河沟均进行过治理。千河一级支流中有晖川、涧口河川、草碧峪川几条较大的沟川,沟川宽0.3-0.5公里。河道整治就应对这些沟川进行防治,对现有田块提出保土耕作和封禁治理措施,对治理开发区,坡耕地通过坡改梯、田间作种草等措施,防治自然侵蚀,采取相应设计工程和生物措施。对重点整治区,主要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进行治理,通过工程的实施,恢复和扩大了千河流域森林和绿地面积,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气候的生态功能,有效地防控洪峰流量和水土流失。
        4.3做好汛期防抢撤工作的宣讲工作。管理单位应对千河沿岸群众加大宣传工作,在沿堤各村组村务公开栏张贴保护河道及工程防洪安全知识的通知,在醒目处张贴“洪水无情、远离河道、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的宣传标语,在危险地段设立洪水警示标志,让沿岸群众树立防洪排涝安全意识,让群众心中有数,一遇洪水主动配合防汛抢险;大力宣讲报警信号、撤离报警信号和撤离地点及路线,让沿河两岸群众人人皆知,防汛工程附近及沿河村庄,严禁使用规定的工程报警信号,以免发生混淆;要求群众在汛期禁止在河道区域内从事放牧、捕鱼及抢收已淹外滩农作物等涉水活动,增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确保下游河道行洪时人员安全。
        4、结论。河道治理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要提高对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进而有效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项系统的、可持续的工程,是一种有效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千河河道整治在保证行洪安全前提下,通过采用适宜治河方案进行河道综合治理,着力还原其河道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自然风貌,改善两岸人居环境,优化其生态平衡,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