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和平镇志成小学 543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问题情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而被广泛应用。这种策略是基于“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概括,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诱思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探究学习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这段话中,我明确了关于创设教学情境的三点启示: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创设教学情境并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二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而且也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三是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分散于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与动手探究、合作交流以及知识的巩固运用紧密相连。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巨匠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这样写到:教学活动不是“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而是学习主体的意义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学生学习活动促进者角色,而不是仅仅作为知识授予者出现。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搭建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 作用。课堂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围绕“问题”学习,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学习,也可是合作探究学习。当然最好是后者。因为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难度,有开放性,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桃”的。所以,我们应在激趣后,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做好相机点拨。在巡视指导中,教师要给学生探究学习进行方法辅导,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通过问题情境创设,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其感受到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有效补充,是一种新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既能获取新知识,又能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数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
除此之外,教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从中探索相关数学知识,以保证问题情境创设栩栩如生,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例如在学习钟表时,笔者会向学生提问“假设现在的时间是一点十五分,我们的午休时间是三十分钟,请问午休结束的时间是几点?”午休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有的经历,学生计算时的带入感比较强,在经过运算之后,学生得到最后的答案:“午休结束时间是一点四十五分。”将生活化的问题应用到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完成高效率的小学数学学习。
三、结合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活动,使其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眼、耳、口、手、脑,不断感知外界的新鲜事物,从中探索数学的奥秘,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当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础,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科学合理的设计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数学核心素养。例如笔者在讲解《圆的周长》一课时,会引导学生亲自完成周长的丈量,学生会发现圆的周长是一条弧线不是一条直线,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思考丈量周长的办法,最后,在学生的努力下,他们发现利用软尺直接量,或利用一根毛线截出圆的周长之后再量毛线的长度,都可以知道圆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判断出了圆周长的计算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但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周长,还使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小学生创造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问题,通过多角度去思考、观察某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优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为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薇,中学数学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出版社,2002.3。
[2]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2。
[3]赵晓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06.1。
[4]林光来,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