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有效实施尹加平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尹加平
[导读] 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单纯是为幼儿带来了乐趣,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单纯是为幼儿带来了乐趣,同时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是开展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成长与进步。
本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有效实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有效实施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下幼儿游戏化课程能够有效吸引幼儿课堂学习的兴趣,幼儿教师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化的内容更加直接、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幼儿,这样幼儿不但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能够更有效地吸收与消化知识,进而提升游戏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一、游戏化课程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幼儿的身心特点
        幼儿教师在游戏化课程的设计之初应该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要确保课程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具有针对性、都能满足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下,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更能吸引幼儿的眼球,从而让幼儿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游戏课程中,激起幼儿探索新知的欲望。借助多媒体呈现教材内容,不但有助于幼儿全面理解知识点,而且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例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的小动物时,幼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幼儿呈现动物园小动物的照片,并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动物园里都有那些小动物吗,谁能告诉我呢?这时由于绝大多数幼儿都曾经去过动物园,所以都能够回答出几个小动物。但是毕竟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说出小动物时就利用多媒体呈现该动物的照片,并附上相应的声音,这样能够加深幼儿对该小动物的认知。这样的课程教学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理,针对课件内容展开提问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逐渐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激发幼儿探索知识奥秘的乐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助于教师快速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取得教学的反馈信息,能促使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信息技术就是教师传授幼儿知识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每一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有着不同的差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遵循这种差异性,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幼儿个性化差异的教学课件,鼓励幼儿在课堂上大胆思考、互相交流。当幼儿碰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不能烦躁,而要充满耐心地给予幼儿适当的提示与点拨,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不要大声责怪幼儿,应一遍遍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果回答正确,教师就应及时给予幼儿奖励,以此提高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将信息技术引入日常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发育
        学前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儿童未来的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更决定了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将授课与锻炼分离开来,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提高身体素质。因为3-6岁,幼儿开始进入身体发育与机能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其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必经之路,在这一环节,强壮的身体,乐观的生活态度,规律的作息习惯以及稳定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课外活动,为幼儿提供更为丰富的成长模式。如在幼儿园进行健康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为幼儿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如简单的体操,日常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的树立等,帮助幼儿学会认知生活中的“危险”与“安全”。通过播放锻炼身体的视频内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师也可从幼儿角度出发,定期播放“良好饮食”“我要学习”“爱爸爸,爱妈妈”等相关早教动画,促进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双向发育,在加深生活体验的同时,促使幼儿心情愉悦的参加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日常游戏环节,由于幼儿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存在偏颇,教师可以将游戏内容与游戏规则设计成简单的动画,帮助学生在光影变化中形成对“规则”的认知,强化教师个人管理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的结合,在保证幼儿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智力与体力双向提升的情况下,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
        幼儿的年龄决定了其思维发展特点与成人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总会碰到一些重点难点,为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复杂、抽象难懂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能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但能提高教师“教”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幼儿“学”的积极性,尤其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结束语
        目前,幼儿园教育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先是从高等教育开始,后逐渐发展到小学以及幼儿园阶段,这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幼儿教育并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教育部门并未规定具体的内容以及教育开展的形式等,每个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以及方式都有所不同。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得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借助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供给幼儿教师更多的教学思路,而且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整合力度不够,也会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吴雨珍.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亲子创造性游戏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4.
[2]段萌萌.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幼儿园主题游戏的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8-159.
[3]顾盼,张陆娟.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课程体系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4):210+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