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倡导“创新”二字。要求教师在课程的开展中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而是应该不断的带动教学的创新和改革,让学生的学习体会更深。所以,高中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应该不断的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推动教学的良好开展,使得最终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得到优化。
关键词:创新理念;高中化学;教学效果;优化
前言: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能带领学生更好的认识微观世界,并使得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但是化学知识在传授的过程中是比较抽象的,要想使得教学开展好,教师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所以在当前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大创新理念的引入,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一、开展研究学习,优化教学效果
在创新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就可以在课程中大力的倡导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做到自主、合作和探究,推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等,让学生在化学研究当中有所收获,使得最终的课程开展效果得到不断的加强[1]。例如,在开展“稀硫酸和碳酸氢钠反应”这一实践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对步骤进行合理的划分,对学生的研究学习起到带动的作用。如1.问题的设置:“稀硫酸和碳酸氢钠在反应的过程中会生成什么物质?需要怎样的条件?方程式具体是什么?”2.合理猜想:“能否用实验的方式证明方程式是成立的?在此过程中是否需要搅拌或者加热呢?在所生产的物质当中是否会出现水分子或硫酸钠?”3.对实验的整体方案进行设计,对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准备。4.进入到实践操作中。5.得到实验结论。6.总结和评价。借助这样研究型学习的有效开展,能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我展现空间等,让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优化,更好的展现“创新”二字。
二、加强问题引导,优化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问题就是核心所在,也是学生在开展学习和探究活动当中的重点[2]。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的加强问题的引导。这样会使得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领路人等,使得最终达到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性的提高。但在此过程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和学生当前的问题解决能力应该相符。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断的探索,产生热情和求知欲。例如,在讲解“钠的化学性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进行问题的设置:“在切开钠后,钠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淡呢?钠的表面在这一过程当中会生成其他物质吗?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钠逐渐变黑呢?”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投入到自主思考中,并在实验当中慢慢的找寻到答案,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性的提高。
三、重视情境创设,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开展中,情境创设是教师普遍运用的手段,可以在课程中为学生更好的打造课程的氛围和环境,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的方法和手段[3]。所以,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加强情境创设,使得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例如,在讲解“燃烧与灭火”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当中拿出一块手帕,并告诉学生这是自己的传家之宝,因为这块手帕是“烧不坏”的。在后续的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示,将手帕浸泡在酒精当中,并借助打火机点燃,虽然最终火燃烧了起来,但是手帕就是无恙的。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样神奇的现象进行思考等,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神奇和趣味所在,让最终的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联系生活经验,优化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立足在生活背景当中。借助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联合生活经验等。真正在知识和生活中搭建桥梁,使得学生的知识学习得到有效地开展。例如,在讲解“力”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什么秤砣可以压千金?”“为什么树叶在掉落的过程中都是正面朝下,背朝上呢?”使得学生学以致用,对化学学习的魅力进行感知,促使教学效果得到增强。
结论:总之,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当中,教师不断的加强创新理念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不断的推动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加新颖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教师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也应该不断的借助创新理念开展研究学习、加强问题引导、重视情境创设、联系实际生活等,使得最终达成的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代吉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学生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13):27-28.
[2]马世泰.论高中化学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实验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13):83-84.
[3]宿辉,原小寓,刘英,肖雪,王晓丹.基于互联网+“新工科”工程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