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行业的高层化发展,使得建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使用安全可靠性的关键。然而,针对基础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运用易受地质水文环境以及材料设备市场环境多元发展等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者,应对以往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确定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特点与局限,以使技术运用的质量效果能够建筑物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提供保证。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1桩基础技术内涵
1.1桩基础技术的含义及作用
桩基础技术就是在基槽底层建立桩基桩顶,从而起到对整栋建筑的承重作用,又可以在桩与桩之间相互连接建造建筑平台,在现阶段建筑施工和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可以将其划分为灌注桩与预制桩这两种情形。建筑工程的施工采用桩基础施工可以加强整体的承重力,分担了建筑物整体的重力,还可以让基础底层的土质松软程度得到提高,使建筑地基形成较强的承压力,有效地防止建筑物下沉或者倒塌。
1.2桩基础技术的优势
建筑物基础主要承载的是建筑竖向的荷载力。在建筑物施工中,桩基础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对于坚固的持力层有较好的承载能力,竖向桩的刚度都比较强。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竖向荷载进行转移,从而转移到桩基础周围的土层中,尤其是在面对暴雨、地震等比较大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对于因自然灾害产生土层的自然沉降、建筑物发生塌陷或者倾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产生力矩荷载和水平荷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基础土层的松软度,使建筑物的承压性能大大的提高,有效利用桩基础在建筑基础施工中增加建筑物受到到外力作用时的抵御能力,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2建筑工程中应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将建筑工程基础中的桩基与承台进行有效连接,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基础的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结构的上部荷载有效传递到基础中,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与传统的基础施工技术相比,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施工工序比较简单,能够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由于承台高度不同,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高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与低承台桩基础施工技术,其中,低承台桩基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全部埋藏在土中,桩基础的承台与土体结构直接连接。高承台施工技术主要指的是工程中的桩基露出地表面一部分。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将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能够帮助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妥善的处理对策,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质量。伴随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加大,桩基础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结合建筑工程基础条件,运用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技术,在提升建筑工程基础承台能力的同时,减小外界干扰因素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影响。
3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分类
3.1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技术的施工流程比较简单,施工人员利用静力压桩机的重力,将预制桩压入土层当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采用连续施工的方式,有效减小静力压桩机对建筑工程基础土层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基础结构的稳固性。另外,通过科学运用静力压桩技术,能够减小噪音,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人员来讲,要结合桩基础施工进度,合理选择静力压桩机,并结合静力压桩机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检修与管理,保证静力压桩技术得到更好的运用[2]。
3.2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主要利用人工进行挖孔,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少,施工人员要熟悉掌握建筑工程基础结构特点,针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更加合理的处理对策,保证桩基结构的稳定性。与其他桩基础施工技术相比,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环境污染减小,不仅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基础结构的稳固性,而且有效提升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另外,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的施工成本也比较低,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经济效益。
3.3预制桩技术
在应用预制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确定桩尖的方向,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从桩基顶部浇筑,并合理确定桩基础的保护层厚度,通常情况下,桩基础的保护层厚度为2.5cm左右。为了保证预制桩施工技术得到更好的运用,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要选择合理的施工参数,减少挤土现象的发生
4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灌注樁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清理完场地,并根据图纸放线后就可以进行基槽开挖工作,为了能够确保工程进度,可以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休整和局部挖土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对建筑区域内的杂土进行甄别,选择可用土堆放在附近,以便回填使用。并且在基槽开挖接近底层时,要及时停止机械开挖,对槽底标高进行测量,若槽底标高已经达到规范要求,就可以尽早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防止由于地基基槽长时间暴漏在外部出现雨水浸湿等现象,影响地基承载能力。之后是基槽钎探施工,但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要判断土层下部土质是否与表层土质相同,有无软土土层和人工活动遗迹,并检测建筑区域内是否存在管网等人工构筑物,根据具体位置进行施工。当基槽钎探结束后,就需要对基槽进行检验,对于地基基础施工而言,地基验槽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检验的重点是观察基槽平面尺寸与标高是否和图纸设计需求一致,在或者对承重墙、柱基以及其它受力部位进行检验,确保基槽承重能力没有问题。其次检验槽底是否挖到底部,是否还需要继续下挖和处理,同时也要注意槽底是否存在积水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橡皮土现象。使用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可以使用沉管灌注桩和钻孔灌注桩这两种施工技术。使用沉管灌注桩,具有工艺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只需要借助外力将桩打入指定土体位置。但受到外力作用,桩基容易被损坏,所以施工时需要加强桩锤力度控制。目前,可以使用复打法、单打法和反插法等工艺。
4.2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目前,可以采取钢管预制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施工技术。使用前一种施工技术,主要可以使用H型钢桩和钢管桩,通常只在特殊工程中使用。使用混凝土预制桩,需要选取坚固和耐久的混凝土进行桩的预制。在打入桩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桩尖方向打桩,并将预制桩索具捆绑在桩上端吊环附近30cm范围内,以确保桩尖与桩位中心垂直对准。将桩缓慢插入土体中后,需利用小落距完成1~2次锤击,并确保桩身垂直度不超出0.5%。然后,可以使用落距小于1.0m落锤打桩,从而形成桩基础。灌注时,则需要从桩顶灌注。目前,可以使用的沉桩方法包含静力沉桩、振动沉桩等。在沉桩过程中,为避免土层遭到破坏,需要完成沉桩顺序合理规划,并且合理确定桩基数据和间距。为达成这一目标,在施工前需要完成施工区的探查,并利用全站仪进行桩点位置放样校核,然后铺设20cm碎石压实,从而完成网格控制。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非常的广泛,其施工技术要点控制至关重要。从本工程案例来看,通过对施工技术各要点和环节的控制,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
参考文献:
[1]黄发兵.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9):21-22.
[2]季强.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6,42(01):202-203+205.
[3]刘庆红.浅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