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分析姜俊壮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   作者:姜俊壮1 丛坤明1 王青涛2
[导读] 随着人们高质量生活的发展,环保问题深人人心
        摘要:随着人们高质量生活的发展,环保问题深人人心,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更加环保节约和经济适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议都提出发展和推动装配式建筑有关工作要求,为加速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装配式是当前住宅建设的新型技术手段之一,促进传统建设方式向绿色、环保、科技等现代化建设方式转变,成为建筑领域行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工艺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有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毕竟我国在建筑工业化领域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浙江省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标准体系不够完善、装配建筑人才急缺,较多设计院缺乏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经验、工艺设计与构件生产施工脱节。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背景
        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建筑施工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我国大力提倡绿色建筑模式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正式步入了人们的视野。根据我国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对建筑行业的最新要求,计划到2020年,我国建筑项目中装配式建筑要达到新建筑总量的20%以上,2025年,装配式建筑要达到新增建筑的50%以上;在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推动建筑行业科学化发展,要在10年的时间里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项目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这都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发展导向。
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特点
        发展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是落实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与要求的重要举措,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特点为:第一,装配式建筑构件能在工厂车间内进行产业化的大批量统一生产,构件制作完成后即可直接进场安装施工,操作便捷,有效缩短施工周期;第二,装配式建筑构件可以利用高新科技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有效控制构件制作质量,同时节省人力物力,显著减少料具投入量和料具租赁费用;第三,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作业量有效减少,避免施工材料铺张浪费,通过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也可减少施工现场人员的配备。
3 装配式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构件的运输和存放
        在构件的运输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构件的质量的完好,在进行货车运送构件的过程中,对于构件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措施。比如说,设置专门用于稳定构件的设置架,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用专业的操作方式来保持构件的稳定性,以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碰撞或者是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让构件在质量方面产生较大的问题。其次,在对于不同类型的构件有不同的放置方式,比如说对于楼板或者是隔墙板来说,一般是采用水平放置在货车上的一个方式,对于外墙板来说,一般采用的是竖直放置的方式,同时选择比较平整地带的道路来进行运输。在构件运送到达施工位置的时候,要尽快将构件从货车上吊运到安全的位置。
        3.2 吊运
        在吊运的过程中,要根据构件的不同性质。以及在吊运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来选择对应的吊运方法。吊运方法一般分为三种:竖吊、平吊、旋转吊灯式吊运方法。在吊运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吊绳的承载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吊运的参考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会使得工作人员在吊运的过程中产生非常大的困难,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构件损害或是危及到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现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的按照技术手册上的承载能力来对吊运进行实验测试。在平吊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清理连接部位的一些灰渣。


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4.1 预制件的运输和储存
        在预制件的运输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特别注意避免预制件因车辆内部或外部的严重碰撞而损坏的问题。由于预制件从厂家到施工现场的运输距离相对较长,因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全面了解运输路线,外部环境和限制条件等,在对运输路线进行实际勘查的基础上确定出最佳运输路径。在预制件的堆放储存上,相关人员应注意对其易发生损坏的部位做好防护,并合理堆放,避免预制件出现破损。例如,PV剪力墙应当利用堆放架进行储存,并保障堆放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在堆放储存时还应避免将强度较低的PC墙板外侧面作为支撑面。
        4.2 吊点设置
        安装预制墙板的前期,需要对预制墙板的质量、尺寸等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无误后由专业人员在构件上寻找合适的吊装位置,对其进行吊装。由于预制墙板的质量和尺寸较大,吊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确保吊装的安全和效率,需要对预制墙板进行多点吊装,并且在吊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多功能钢梁平衡调运技术,以确保预制构件吊点的受力均衡,有效避免吊点垂直受力,引发吊点受力过大,构件下落引发安全事故。同时,过功能钢梁平衡吊运技术还能辅助施工人员调整构件位置,提升构件吊装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3 转换层施工
        在建造模板之前,需要相关人员使用测量设备进行测量操作,并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从而保证模架架设的精准性。在模架架设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重新检查底板,外墙体和梁等位置的标高,确定其符合相关标准后再进行施工,从而保证现浇结构层的平整度及标高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垫圈时,需要根据施工规范对安装表面进行预处理。保证安装表面上没有污垢、异物后,由测量人员对放置面标高、预制件落位标高、层高等进行测算,从而确定垫片的放置位置、垫片要求等。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垫片倾倒、位移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保证留有25mm水平接缝宽度的设计,确保混凝土注浆施工需要得到满足。
        4.4 接缝技术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一步步地完善,逐渐地形成一套较为可靠的技术体系,整个施工项目的最为主要的环节是结构节点部位的施工,对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场的施工人员应能精准地判断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哪种相应的接缝技术。期中干式连接(螺栓连接和焊接)技术需要有足够的结构承载力和刚度,这样才能保证连接构件在结构上的一致性不会改变,适用于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湿连接则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主要连接方式,需要进行灌浆及浆锚搭接等。
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使我国建筑产业得到了优化。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工艺是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的重要技术,它不仅能有效避免建筑资源浪费,保护施工现场环境,还能在缩短施工周期的基础上保障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管理质量,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时遵循其施工原则,优化施工工艺是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卫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4):12-13.
[2]牛向冲.关于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
[3] 邵程旺.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的施工方法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2018(2):51-52.
窗体底端
[4] 廖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安全施工管理初探[J].居舍,2018(22):163-164.
[5] 徐文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8(05):14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