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建筑结构由以往的砖混结构转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成为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是避免出现混凝土表面裂缝的问题。目前,多数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尚存在些许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开展分析,然后对施工具体流程进行阐述,并着重对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期找到优异的施工材料、合理的施工配比和科学的施工方法,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体积砼;施工技术
大体积砼是指其最小断面的尺寸仍大于1000mm以上的砼结构,大体积砼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工程造价、结构安全等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大体积砼的施工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1关于其建设措施
科学的施工方法既能满足节约施工成本的要求,又有效避免了大体积砼内外的温差问题,极大降低了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以下将对几种施工方法进行分析:
1.1按照分块来进行浇筑活动
要想合理的应对材料的温差现象,就应该在建设的时候按照分块的模式来浇筑。这种措施由可分成两类,分别是水平方向上按照段来进行的,以及竖直方向按照层次来进行的,而每一种又可以细分。在建设时间比较的充裕的前提下,可以把它按照分层多次的方法进行活动,所有的层间的联系都是结合建设缝来应对的,它可以合理的释放出其中的水化热现象。在建设的时候,要分析具体步骤的停止时间,假如停下的时间非常久的话,必然会对完工有负面性,而且也容易导致之前的材料对新的材料制约,所以就会发生一些不易察觉的缝隙。假如停的时间太少的话,就容易影响到下面的材料的热量扩散,同时还会导致上面的下沉,所以也容易导致缝隙现象。
1.2关于二次振捣活动
该项工艺,对于提升其抗裂特征有着非常显著的意义,通过分析无数的具体情况我们发现,对于那些已进行好浇筑活动,但是没有最终凝结的材料,开展再次的振捣活动,可以防止其因为存在水等而使得其下沉出现缝隙,而且可以减少其细小的缝隙,提升密实性特征,提升抗压特征,避免缝隙现象出现。
1.3认真开展搅拌活动
在传统的大体积砼搅拌过程中,水分会与湿润的石子表面直接接触,在砼逐渐成形或静置的过程中,水就会向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集中,最终在石子表面形成水膜层。在砼已经硬化后,由于存在水膜层,就会造成界面的过度层趋向疏松多孔化,减弱了硬化水泥砂浆和石子之间的粘结性,进而成为砼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对砼的抗压力及其他物理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改进大体积砼的搅拌方式,能有效提高砼的极限拉伸力,避免砼结构的收缩。为了进一步保障砼的质量,可以通过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者净浆裹石等搅拌技术,既能防止水分过于向石子及水泥砂浆界面集中,又能保障硬化后的界面过度层更密集,并提高约10%的砼结构强度,提高其极限抗拉值与抗拉强度。许多建设问题已经表明,在构造的强性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一些水泥的使用情况,而且也防止了水化热的出现。
2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的具体表现
2.1施工准备阶段
在建筑工程大体积砼施工之前,首先应准备好适宜的建筑材料,并仔细检查,这是由于建筑施工周围环境不同,对砼材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施工之前,需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以及配合比满足建筑工程浇筑技术的要求,而砼的施工材料主要有钢筋、水泥、石子和沙子等,在选取原材料时应特别注意该材料的生产日期、厂家的信誉以及包装的质量,抽样检查通过之后方能投入使用,同时施工人员应做好样本的记录以及合成实验的准备工作,这也是进行砼浇筑的基础。其次是砼的搅拌,它是影响施工中砼的抗压能力和整体程度的关键,同时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和搅拌时间,针对不同种类和不同强度的水泥要严格进行检查,对于砼搅拌过程中外加剂的添加更要严格控制,保证在5%误差范围内,避免因局部过量而造成搅拌的不均匀。最后,对于砼的输送过程,使用移动泵和拖泵进行。而在这项工作开始之前应要求技术人员充分了解砼泵的各项功能,准备充足的易损零件消耗品,做好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以保证泵的高质量运转。
2.2大体积砼浇筑阶段的施工技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整个工程伊始,做好基本的施工准备工作来说极为重要,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对基本材料以及基本设施的检查,这是有效避免砼施工出现温度性裂缝的有效措施。同时做好材料与基本设施的检查,还可以有效帮助控制好砼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等,是保证大体积砼表层结构与内部温度之间的差异符合规定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充分的先期准备工作,才可以进行大面积砼施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施工技术有以下三种:
第一,余面分层浇筑技术。总体来说这一项技术主要应用在长度是厚度三倍以上的砼施工面中。砼施工面积越大,对施工过程中的捣振工作就愈加重视,大面积砼浇筑时比较容易会出现倾斜面,通过捣振可以有效减少大面积砼施工中的常见的结构性裂缝。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有效避免外界温度对大面积砼层造成的威胁,在施工时应适当搭棚遮阳,并随时根据需要以及天气状况做好污水以及雨水排放工作。第二是全面分层浇筑技术。主要施用对象是结构面不大的砼施工层。所谓全面分层,即对整个砼施工面先进行第一层的施工,等到这一层完全凝结成型后再进行二层施工,以此类推,逐层进行。第三种是分段分层浇筑。主要施用对象是厚度一般但长度与面积较大的砼结构层。在大面积砼施工过程中,最大的难度是运输机与搅拌机不能安然应付整个施工速度,因此我们在施工时可以选择分段分层施工技术,即从底层开始,隔开一段距离后进行第二段的砼浇筑。
2.3大体积砼的施工养护
整个施工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砼养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砼保湿。在每一次基本护养之后,还应以温度控制IDE技术措施为准对砼层进行保温工作。首先,选择培养好适宜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温度标准,做好相关测试记录工作,整个工作的应持续两周以上。其次是当砼表面温度与外部温差小于20度时,可拆去保温措施。
3大体积砼施工技术要点
3.1原料的控制
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是水泥和沙石,其中水泥占主要成分。在混凝土材料中水泥充当一个水热化导引作用,而水泥之所以可以水热化与其矿物成分及细度函数密切相关,因此在选择水泥时要注意选择、把控水泥中的矿物成分以及细度函数。混凝土的特性之一是强大的抗压力性,沙石在整个混凝土中的含量决定了混凝土强度的高低,因此必须对此进行严格控制,在配筋时,务必要对沙石额度进行科学把控,以避免沙石过多降低大体积棍凝土的抗拉力。
3.2混凝土的二次振捣
二次捣振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性,二次捣振的混凝土一般是初次浇筑完成但尚未凝固的混凝土。再次进行捣振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质量水平,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会凝土裂缝。二次捣振务必要严格对时间进行把握控制,时间过短,达不到应有效果;时间过长,会破坏混凝土本身结构,得不偿失。
由上可见.大体积砼施工的技术十分复杂.为了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从设计到施工,包括施工的环境与材料等多方面因素.都应提高注意应从多方面加强对大体积砼施工的分析.并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以实现综合治理原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侯青松.浅析谈大体积砼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5,000(017):49-49,51.
[2]李高.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设科技,2006,000(013):154-155.
[3]何贤之.浅谈大体积砼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00(005):19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