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郭淑娟
[导读] 笔者探究当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再进一步挖掘其具体应用途径。
        摘要:生活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模式,以此应用到教学活动各环节中,贴近生活化是该教学方式的特点,而生活化突出的表现为简单明了、灵活趣味性及丰富包涵性等,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了解、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为此,笔者探究当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再进一步挖掘其具体应用途径。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途径
        1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因此学生难以提高兴趣。面对这个问题,教师通过把数学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的熟悉感以及兴趣,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内容。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抽象,难以理解,课本内容也更丰富多彩。教师如果没有寻找到正确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到这些知识。通过结合生活问题,教师能够生动地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将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数学。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学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也就是思维能力)以及能够通过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参考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锻炼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能力。
        2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学的认知不足
        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因此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强的联系,这也为生活情境融入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教学要求和任务而将生活中的事例简单地应用到教学中,而且认为情境教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仍然采用传统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理念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生活情境的教学效果。
        2.2缺乏对衍生知识的重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形,会以小汽车模型的轮胎为例向学生进行展示,也仅此而已,并没有意识到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可以通过圆形轮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轮胎是圆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衍生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圆形的特点,同时对阻力问题有初步的了解,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这种衍生知识的讲解会占用课堂时间,因此即使学生主动提出相应的衍生问题,教师也会一笔带过或者不予理会,久而久之就会打消学生的思考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境教学的方式,基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1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数学问题与知识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借助创建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尽可能的发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习效益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情境教学的作用最为明显。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口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力的吸引作用并不突出,同时在一些理论性、抽象性比较突出的教学知识点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差。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通过情境可以更好的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构建,从而达到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例如在两位数的加整数、个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情境创设,如“在周末小狗邀请大家一起参加玩耍聚会,在公园活动中小狗带着大家玩大转盘,大转盘的游戏规则是指定某一个同学,转盘停下来后由该同学说出计算的结果”。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借助转盘及其上面标注的数学公式进行完成游戏教学,促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潜移默化的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3.2创设生活情境,强化数学问题理解
        数学教学的基础是使学生明白、认识相关数学问题,而该学科理论知识、概念较为抽象、复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加强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的理解,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作为导入、学习情境,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教学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可有效地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并提升其思维灵活性,进而从多方面、角度思考问题,以加深、强化其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内容中,教师可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小明一天的生活”,该段动画中包含的内容有“小明起床、洗漱、早餐、上学、放学及睡觉等的时间安排”,在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抢答:“(1)小明几点起床/洗漱/上学……(2)小明洗漱/吃早餐……需要多少时间?”等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有哪几种计时工具,再分别将其列出让学生猜一猜、认一认每种计时工具的使用。在生活化情境教学中,通过学生日常熟悉事物,可引导其深入认识、理解相关数学问题,简化其数学学习难度,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可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3.3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然后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我们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使数学知识的价值作用得到有效体现。在创设生活情境过程中,教师需确保生活情境和所需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活情境问题。例如,在“估算”教学时,教师可设置这样的情境:“班级组织集体活动,去参观自然博物馆,有29个人前往,每人门票8元,请问带250元够吗?”根据估算的思维,学生可以发现:29约等于30,而30×8=240,从240<250可以判断出,带250元是足够的。教师采用这样的题目形式,既能丰富问题背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主动学习,并利用估算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3.4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生活体验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体验,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为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加快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如在完成对“认识人民币”知识的教学讲解后,教师创设“捐款”的生活体验情境,先为学生播放山区学生学习困难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拿出人民币的样品给山区学生进行“捐款”,并系统分析所捐人民币能购买的笔、本等,确保学生在深入理解“元”“角”“分”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激活学生捐款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的重要性,为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提供有利支撑。
        4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难度比较大,而且学生对部分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更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保证生活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落实,提升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勇秋.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25.
        [2]任荣.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9:81.
        [3]王德明.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亚太教育,2019,0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