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领域中,“动静”是一对能够互相转化的对应概念,如何能够使教学变“静”为“动”,关系到教师能否有效构建数学教学概念,引导学生在“动态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收货数学知识。我们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出题解题、小组合作学习、几何作图游戏化实验,有效地发展学生在“动态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显现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良好态势。本文结合具体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试图探究出一条有效地教学路径,并希望籍以此文,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几何游戏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使教学过程变“静”为“动”,构建起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我们基于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实践,利用学生自主出题解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基于几何作图游戏化实验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升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全面地发展。以下结合具体小学数学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学生自主出题解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出题解题教学,是一项崭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出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相关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题目条件对于解答过程的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出题解题教学的开展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数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更加侧重于应用题的学生自主出题解题,在学生出题解题完成后,结合教师的有效点评,促使全体学生能够理解解题过程,实现更全面的数学学习发展。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知识进行出题与解题。如学生A所出的题目为:“某水果店购入了20斤芒果,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20%销售,在销售出18斤芒果之后,在销售价的基础上减价50%处理出剩余2斤芒果,共赢利28元。求该水果店芒果的进价。”学生A的解答过程为:“设该水果店芒果的进价为x,则:18×120% x + 2×120% x×50%-20x=28;21.6x+1.2x-20x=28;2.8x=28;x=10(元)”我在学生A解答过后,为同学们介绍这是一道“商业销售”类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A利用设未知数x,展现了“销售额-成本=利润”的数学法则,通过百分数方程运算有效解答了题目。通过这样的学生自主出题解题过程,促进了学生们深入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小组的全体学士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时,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认识到了相应的数学基础概念知识,同时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百分数”数学知识,结合教材自主阅读,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自身对于“百分数的应用”知识的理解,并与小组同伴相互交流,分享自身所知的百分数应用知识。如学生A组在“百分数的应用”一课的知识总结中,总结出百分数能够反映数量变化、能够反映统计结果、能够总结相应比例等数学功能。A组学生们还结合自身生活,与同学们贡献自身在生活中认识到的“百分数的应用”知识。我在学生A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还为他们引申出统计学基础知识,引导他们就数据的分析与百分数的应用发展思维、拓宽视野,达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几何作图游戏化实验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升学习效率
数学作图能力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数学能力,我们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游戏化作图实验,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作图能力,切实提升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圆半径,并利用圆规作出正圆。之后在学生作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圆半径与圆周长的关系。学生们在作圆过程中,设置了1cm、2cm等不同圆半径,在作好圆之后,将圆用剪刀剪下,并在直尺上滚动测出圆周长。之后我引导学生们利用圆周长除以圆的半径与直径,引导学生们探寻圆周率的知识。学生们在经过测量之后,发现原的周长与圆直径的比值总在3上下,与圆半径的比值总在6左右。之后我为学生们引入了圆周率的概念,并拓展教学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游戏化几何实验教学的开展,有效地促使学生们发展了自主学习与问题探究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收获到了更佳的学习收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有效地“动态学习”开展,引导学生在更加主动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发展出了更加实用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创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凸显出在数学课堂之中的主体学习地位,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升。这样的变“静”为“动”教学过程,更加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的长远发展,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裨益。
参考文献:
[1]李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3:283-284.
[2]薛占俊.小学数学“灵动”教学模式策略的生成与研究[J].《社会科学(全文版)》,2020,1(5):232-234.
[3]吴会.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J].《小品文选刊:下》,2020,3:48-48.
[4]孙姝.小学数学“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初探[J].《读天下(综合)》,2020,5:157-157.
[5]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