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创新是民族得以有效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获得提升的内驱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要求利用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利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智慧课堂 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概念
“创新意识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是个体对创新内容和重要性的认识,及由此引发的创新愿望和动机。通俗说来就是“想创新”和“敢创新”。由于创新概念从不同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基于小学生的智力与人格发展情况,本研究中学生的创新主要指:立足原有知识经验,通过质疑问难、想象与猜想、自主探究等活动,从中获取新知识与方法。在分析创新意识心理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中的创新意识主要从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怀疑感、自信心和思维独立性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二、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
智慧课堂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丰富的信息技术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支架等,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设计者的角色,授课前教师需要对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和学习成果进行系统的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的适当环节开展基于任务或资源的自主学习,开展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不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师的PPT,也包括各类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音频、视频,及微课资源等,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单元主题式的,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主题及目标对文章教学顺序等进行重构;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称作教学资源,它们可以用于情境创设,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支架。
三、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策略
1.重视学生素质发展,把握课程标准中的创新要求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所学习内容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表述,是教师施教的指导纲要。不仅阐述学科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也包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还应为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创造力发挥作用。教师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时,不仅要关注其中知识技能性发展要求,还应该注意素质发展要求,在理解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明确影响学生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为教学目标设置做指导。在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中虽未明确标出学生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建议,但其中包含了大量可利用的相关要求,如培养学生独立识字习惯,发展信息收集能力,积累新奇材料,促进学生勇于表达等。教师在学习课程标准的时候,不妨多一些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关注,深入把握不同学段目标中影响学生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在课标的宏观指导下树立创新性发展目标意识,在教学目标中合理地进行创新性发展目标设置。
2.基于微课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设计教学任务
(1)将知识还原为任务。要能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摒弃机械的知识学习方式,将知识转换成任务,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融合在具体的任务解决过程中。任务可以采用问题式或指示性的表达方式。(2)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同时任务之间要有层级、递进关系。任务认知难度的设计与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密不可分,过难的学习任务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无法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不利于学生的全情投入。在设计任务时可以避免过于简单的任务设计,对于认知难度把握不当的情况,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支架来弥补。(3)能促进思维经验的积累。要将学习目标中“思维目标的发展”落实在任务设计中,通过任务的设置、安排让学生完成发现、构想、归纳等活动,通过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达成积累思维经验的目标。(4)创设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情境。创设任务情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用途;其次,能够使学生积极关联已有知识经验,构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惰性知识,能够了解知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便于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任务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文本形式,也可以通过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予以呈现。
3.智慧课堂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伴随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愈加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教育先行者们在教学探索中不断发现和总结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又有内容和对象的特定性,正如巴班斯基所说:“任一教学方法,从性质方面看,都具有辩证性,也就是说,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优点与不足,都能有效完成某些任务,而不能有效完成其他任务。”当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讲授法的时候不可否认他们认识到讲授法具有可控性强,传递信息量大、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教师们也应该意识到它单项传导、压抑学生创造性的一面。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方法理论的学习,跟随改革和教学发展的脚步加强教学方法认识,根据课程性质与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将有助于教师总结和反思,以促成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生成,灵活的教学方法打破一成不变的氛围调动学生好奇心,发展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想创新”。此外,希望教师们能深入地理解这些教学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发挥它们的教学价值,认识到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而非进行教学表演的手段。
创新型国家教学背景下,教育中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的素质人才。语文是学生学科中接触最多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具有较多的教学优势。应当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实现的途径与载体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 李春强. 激发学生情感 焕发课堂活力——浅谈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共生艺术[J]. 新课程(上), 2019(2).
[2] 浦业玲.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路径[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8(10).
[3] 梁小惠. 立足学生实际生成智慧课堂——小学语文老师建构智慧课堂策略浅谈[J]. 新课程?中旬,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