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让学”,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陈明玉
[导读] 我提出了“让学”的教学主张。本文就“让学”课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因此,我提出了“让学”的教学主张。本文就“让学”课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让学  平等对话  关注起点  能力发展  质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当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被引入课堂教学后,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基于这一要求,我提出“让学”的课堂理念,倡导将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让学”的课堂是怎样的课堂。

一、“让学”的课堂,必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
        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通过教学过程去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先知者和绝对拥有着,具有权威性;而学生获得的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授。从而形成了教师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由此常常造成教师“满堂灌”。而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职能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懂得如何获取知识,也就是要学会学习。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摒弃过去的“权威传授”的思想,树立“平等对话”的新理念,力求创设师生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创造“让学”理念下的灵动课堂。教师要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便有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会变得越来越大胆,积极地表现自我。
案例一
        在教学《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已知∠1=100°,∠2=80°,∠3=120°,求∠4的度数。
        设计本题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利用∠1与∠2同旁内角互补的关系,得出a∥b,从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4的度数。我在巡视学生完成的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此思路书写推理。当学生基本完成这道练习时,我指名了一位学生口述他的做法,学生回答道:“∠4”很多学生听到他的做法后,都喊了起来,表示不同意这样的做法。我下意识的也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错了,刚想打上“×”,但是转念一想,不妨听听学生是怎样想的。“因为∠3的对顶角也是120°,而四条直线围成了一个四边形,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用360°减去其余的三个角的度数,便可以求出∠4的度数。” 听了学生的理由,我不禁为他感到惊叹,同时也庆幸自己有平等对话的意识,选择了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而没有扼杀学生闪现出来的思维火花。

二、“让学”的课堂,必是关注学生起点的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学。” “让学”就是要以学生的现实起点为起点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经验,能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跃跃欲试,形成了积极的思维态度,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暗含数学知识的数学思考中,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对新知的体验之旅。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达到“让学”的目的。
案例二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时,我出示投影:“,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探索结果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抽问学生方法。
        生1:。例如,以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向左走米,记作,再向右走米,记作米。整个过程向左走了米,记作。因此,。
        生2:我欠小李元,记作。第二天,小李向我借了元,记作。结果我还欠小李元,记作。因此,。
        我:刚才两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探索出。

同理,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探索有理数加法的其他情况,从而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样的法则推导,既让学生经历了法则探索的过程,又让学生觉得数学公式、法则等都是有来历的。同时,站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学,学生便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三、“让学”的课堂,必是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课堂
        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教学追求的重要价值。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眼前的成绩,特别是考试成绩,没有将学生当成一个发展的人来看待。这与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违背。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错误的教学行为,不能把知识传递、学生掌握知识多少、考分高低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能力的培养者,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我们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
案例三
        在一节《相似三角形》的复习课上,我把相似三角形的四种基本图形(如下图)画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强调:“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把基本图形记熟了,就可以在复杂的问题中迅速分离出基本图形。”话音刚落,一个学生的手高高地举起来,他说:“老师,我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把这四个基本图形记下来。”我马上请他上讲台展示他的方法。他一边指着图形,一边描述道:“图1看作最基本的图形,把图1中的DE向上平移至与BA、CA的延长线相交得到图2;把图1中的DE绕点D旋转至∠AED=∠B得到图3;把图3中的DE向上平移至与BA、CA的延长线相交得到图4。这四个图都是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连我都忍不住拍掌叫好。这位学生不但具有较强的直观能力,而且能运用运动的观点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能从中提炼出题目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是了不起!

           图1                图2                   图3                  图4

四、“让学”的课堂,必是敢问敢质疑的课堂
        “让学”的课堂提倡将问题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问,逐渐达到会问、善问。一个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能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平常的教学,教师要怎样培养学生敢问敢质疑的品质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冲破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白任何人都会出错,没有绝对的权威,老师也不例外。鼓励学生大胆向自己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能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式。
        其次,教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的质疑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认可,反而经常遭到批评、讽刺、挖苦,那么学生的质疑欲望和行为就会受到压制,久而久之就没有学生再敢质疑了。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站在建设性的高度、赞赏的立场,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

结束语
        课堂如同生活中的舞台,学生是舞台的主角,教师则导演与策划。一台好戏需要导演的精心策划,一堂好的数学课也需要教师精心的导演,才能有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想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实 “让学”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让学”的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课堂,使“让学”课堂中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陈松兰《以生为本 让学引思》.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6年第10期.
[2] 闵晓颖《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16期.
[3] 金礼辉《让学引思,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教育视界. 2015年第11期.
[4] 陈玉章《对生本教育的理解》.新课程(上).2011年06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