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万文晖
[导读]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建构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建构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应跟随教育的不断进步,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保障教书育人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因此,本文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业素养;研究方向;管理效能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小学是学生初步发展数学思维的启蒙时期,也是建立数学理念的黄金期。而教师作为学生学校的引导者,应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并逐渐顺应教育教学的总需求。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真正落实,还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高。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瞄准研究方向、提高管理效能”两个方面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精通学科专业知识
        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要精通的专业素养之一。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那么小学数学相当于“地基型”教育,只有地基打得够劳够稳,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铺垫。精通专业学科知识是每个老师入职的门槛,就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教师必须要对教材有深层次的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贯穿于不同年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年级、认知能力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二次转化。我们常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桶水。对于整个教材体系能够统筹规划,对于每节课的知识点又能细致入微地解读,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日积月累地打磨出自己的“专业”。
二、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
        教师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更加考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都会对学习产生影响,教师也需要“对症下药”,精通十八般武艺解决班里的各种突发状况。平日里我们除了研究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大量阅读一些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相关经验,以备不时之需。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老师,需要在课后积极与学生交流谈心,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了解他们对于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那么在什么时候谈话、谈话的内容、谈话的方式、和谁谈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运用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的。
三、具有社会与政治责任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指的是教给学生学科知识,“育人”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师范学校的校训都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不仅要提高专业素养,还要重视个人修养。在校期间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也在提醒着我们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学生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对自己肩负的社会与政治责任感有清楚的认识。


小学生都有“向师性”,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倾向、趋近教师的行为,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是要引起教师的注意,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比如说在学习“圆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到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世界上最早用于探索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就是刘徽开创的“割圆术”,这种方法在当时科学地计算出了圆周率π小数点后四位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入当时的计算方法——“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样的计算方式让学生完全可能还有点困难,教师可以把这一模块的内容当作趣味数学,让学生领会到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博大精深,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经印在了脑海里。这样的教育信念让我更有信心面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让我对自己从一而终地“高标准、严要求”。事实证明,我们不仅要用心记住这八个字,还在每天身体力行。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大的靠山,也是夜里最明亮的一盏灯。
三、提高管理效能,提升专业素养
(一)备课管理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备课管理是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教师应以“教材、学生、教法”为备课的主要切入点,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的目标。此外,在备课环节,教师首先应个人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握,然后再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全体教师一起钻研高效的教学方案。同时,每个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最后设计出个性化的备课方案。
(二)课堂管理
        上课是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而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教师落实教学任务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抓好课堂教学管理,并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科学。同时,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探索者,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应发挥教育机智,应对意外事件。
(三)作业管理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安排作业时,应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出、难度适宜、分层选择、批改规范、反馈及时。此外,作业的模式应多样化,如:书面化作业,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生活化作业,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实践性作业,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教学的整体性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保障。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及时审视、反思教学效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其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翟秋梅.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9(8):128-128.
[2]张凯昌,张平.浅析培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3):160-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