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儿童立场,推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7期   作者:黄志华
[导读] 儿童的教育世界本是多元存在,笔者试从儿童视角理解儿童
        搞要:儿童的教育世界本是多元存在,笔者试从儿童视角理解儿童,基于儿童发展,教师人格塑造,家园共同成长等层面阐述了如何打造幼儿园有意义的教育环境,编织回归儿童,回归文化,回归生活的园本课程,以及打造能用心工作且有信仰、专业自信的教师队伍和以激发“父性”教育力量促共同成长的家园合作模式创办一所可持续发展,释放儿童天性,让儿童心灵自由绽放的儿童理想国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儿童立场  可持续发展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有的人评论,这既是一个美好的事实又是一个忧伤的现实。因为,我们很怀念有那样一个真实的童年。而现在幼儿园能够给我们带来那样美好的童年吗?我们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会想到乡村生活,想到自己如何四处疯跑玩耍,但很少有人会提到,我在幼儿园如何快乐?如果我们能办一所幼儿园,就办一所能够释放儿童天性,能够让儿童心灵自由绽放的幼儿园吧,那就应该是打造一所巴学园那样的幼儿园,一个儿童的理想国吧。
一、基于儿童视角,创设有意义的环境。
(一)有意义的环境要有自然的融入。
        我们常说“儿童是自然之子,自然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尽力打造一所符合儿童发展得幼儿园就需要一所充满自然主义色彩的幼儿园。树叶、虫翅、种子、鸟巢、蒲公英、狗尾草,一切都能成为了孩子的“收藏”,成为幼儿园每个季节独一无二的“自然宝贝”。我们要积极探寻让孩子们探寻自然与孩子与知识的联系,树上结了果子、看开花结果、落叶归根总比比集体活动更有姿有彩。孩子生活的环境应该是“自然”与“知识”构筑一个奇妙而充满连接的世界。孩子认真地与鱼羊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与人像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真切而自然。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所处的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复杂关系。
        (二)有意义的环境要有孩子的融入。
        孩子是幼儿园的主人,把幼儿园还给孩子,幼儿园的主人是孩子。聊天时,孩子说特别想在幼儿园捉捉泥鳅,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挖了一条长长的水沟,让孩子能赤着脚在水里玩耍。孩子们想在幼儿园摘蓝莓,于是我们可以围墙边种上了一排四季的水果。孩子们看上了农场里的小羊,于是可以建一个大大的羊圈。春天里一定设计踏春,秋天里一定设计收获。一年四季,孩子们在幼儿园有奔跑、有收获。我们给儿童提供了一个可理解、开放、互动、自由表现的空间,让儿童用平视的角度展开他的学习过程,用俯视的角度表述他们的意识与自我的联结,更用仰视来表达他学习之未来。孩子们在瓦楞纸上进行的创作成了娃娃家最美的外衣,轮胎被剖开,成了植物的新家,轮胎外稚嫩的颜料涂抹痕迹,是孩子为植物建造家园时的用心,这些环境可能不是最好看的,但一定是孩子们最认同的、最喜欢的。
         二、基于儿童发展,编织园本课程。
        (一)儿童立场的课程要回归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原本就是流畅的、自然的,生活本身就应该是课程。因为“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和孩子一起编织的课程主题应该是生活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是生活的,它追寻的整个价值和目标也更应该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回归到儿童主场。我们检索课程资源,孩子仰视看到的日月星辰,平视看到的树木花草,都是孩子探索的对象,成人更多的是平视和仰视,而儿童更多的是俯视,他们关心幼儿园下水道是什么样,关心地上的蚂蚁为什么爬得这么慢,关心小蝌蚪什么时候变成小青蛙跳走。这些来自生活,却被我们成人忽略的世界,是孩子美好生活的构成。回归与还原儿童生活的课程,这才是孩子课程本应有的模样。
        (二)儿童立场的课程要回归文化。


        胡华说不谈文化就谈课程,这课程一定是没有根基的,不管愿不愿意,这些文化的河流就在我们心中流淌。春天惊蛰时候,当小虫子都开始破洞而出,我们人就会精神,你会感受到万物复苏;到了腊八,你会感觉到过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我们的心会湿润开始想念家人、想念故乡,这个感觉不是臆想,而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生活已将这些文化沉淀在了我们的心灵深处。节庆文化,民俗风情都应该是课程,孩子一天一天的生活都应该有着文化的问候,让每天的一言一行构成了文化,也就构成了课程。
         三、基于人格成长,锤炼教师队伍。
        (一)打造一批努力做用心工作的人
        帮助幼儿园里的每个生命拥有爱的天赋和潜力,才是成功的管理。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天赋和潜力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孩子;是蹲下拥抱大声哭泣的孩子;是努力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是将自己的感觉与心灵打开和孩子们的交流。这些专业品质的背后应该就是他们人性中拥有的善和爱,而爱和善,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但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契机打开。每个教师都愿意“用心去面对工作”,便是为自己找到了最佳的归宿。每学期可进行“最美同伴”评选、进行教师节的宣言,都能成为一道精神大餐,额昂正能量飞扬。
        (二)打造一批努力做有信仰的人。
        每一个组织都有必须信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提倡教师要向儿童学习,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安静而优美”的心。当每个人内在的自我体验与他们外在日常生活自然相融合的时候,就会淡定、祥和而且安静,这就是幼儿园的文化。在一个幼儿园里,需要有相互认同的文化环境,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能看到缺点与不足,真诚、敢于自我剖析,敢于直面缺点,这种坦荡而自我剖析要成为幼儿园的风骨。我们坚信这种风骨就是幼儿园的文化,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帮助别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成为一种文化,也成为一种信仰。当所有人一起认同时,老师们的“成长”和“改变”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世界原本就是多重视角的存在,基于儿童的立场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怀揣着“谋幼儿幸福童年”与儿童同行,打造从容生活,诗意教育的儿童理想国。






参考文献:
        [1] 钟秀霞;和爱文化 让孩子走进教育理想国——基于核心素养培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年04期
        [2] 谭振学;理想国译丛[J];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1日
        [3]苏易红.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及启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4月
        [4]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邵光华;郝东;关于青年教师对优秀教师认知的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