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作为三保障的重要一环,着力将“看不见的贫困”和“看得见的贫困”一起解决,而为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使其幸福健康的成长就尤显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探究,以求一小见大、触类旁通,为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小学数学 体验式教学 探究
一、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多次出现“体验”“探索”“经历”等关键字。可以说进行体验式教学不仅是对《标准》的要求,也为平实的教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是更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效率、提高成绩的客观需求,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情景创设、实践体会、分享交流、感悟内化等有趣的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和潜能。同时,农村地区也存在师资匮乏、素材有限等现实问题,如何更好地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展体验式教学,是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老师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体验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理论学习不深。深入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要使得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并提升自己选择和运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整合并重新开发教材内涵的能力,并在教学中融人众多贴近学生实际的新内容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带动教学。同时,农村学校从条件上客观存在艰苦性,很难长期留住高素质的教师,农村教师素质对比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存在对体验式教学理论不了解,缺少运用先进理论、亲身经历、切身体会指导实践的理论支撑。因此,应对照课标要求,结合农村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着力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体验式教学的桥梁。
(二)学生探索能力不强。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农村地区的学生基本不用因家庭经济问题而影响上学。在学业上,存在学校布置学习任务轻,日常教学工作不到位,家庭教育失当,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低。农村地区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表现在: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纪律差,没有学习计划,无学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农村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教育儿童的理念,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学生家长普遍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多,祖辈知识不够,精力有限,不能有效教育管理儿童,狭义地认为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培育。长期在农村学校从事一线教学,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只停留在单纯的听课、解题,学习过程“机械性”的“依样画葫芦”,缺少发现“数学之美”的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感、成就感不多,主动学、跟进学、探索学的意识不强。
(三)课后体验延伸不够。通常我们课前会备课、挖掘教材、钻研教参,来力求达到完美的40分钟。但显然上课的40分钟只能算一个起点,课后的延伸拓展,课余的探索研究,才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回归实践。现实问题是我们的绝大多数课余时间在干什么呢,布置书面作业,搞题海战术,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自主提问少、作业完成缺少合作,而且答案一般带有唯一性。因此,如何在课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真正的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针对农村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几个方法
客观困难固然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针对农村地区现状来客服困难、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才更显重要,这里提供了几个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供参考。
(一)信息化体验法。多数的农村学校不具备网络条件,但是收看电视和播放视频一般是可行的,因此这里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运用视频和展示图片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收集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通过对内容的加工,为教学所用,将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现象》时,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到游乐场游玩的体会,这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游乐场里旋转木马、小火车、滑滑梯等视频和图片,以这样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学生会非常的感兴趣。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抛出问题“它们在怎么运动?”引发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研究。
(二)游戏体验法。几乎没有学生对“游戏”不感兴趣,将数学知识贯穿游戏教学中,以“游戏”体验式教学激发兴趣,解决学生不愿学、不想学的问题,让其在“玩”中学到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寓教于乐的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通过“看字识人”的魔术游戏,深深的引发孩子们的猜想,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原来所写的数对就是孩子们的位置,所以看到“字”就能找到人。最终明白 “看字识人”的秘诀,更加深刻理解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三)真实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现场假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里面扮演生活中的特定角色,学生通过观察、参与、体验、反思等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感悟中提高认知,更好地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最后的练习中可以设计争当“小小售货员”,以具体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商品的价格,并学会转化商品的价格是()元()角()分。
(四)走出课堂法。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强的实践性。走出课堂,融入实践,不仅是课程改革大量增加的内容,也是进一步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求,更是在现实生活中还原数学、深化数学的深刻体现。在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的同时,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体验向课后体验继续延伸。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最后设计一个拓展延伸环节,留下一个价格为12.50元的神秘盒子,猜猜看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到生活中去发现,继续探究商品的价格,巩固对小数的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通过体验式学习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开展体验式教学,必须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相关教学。值得注意的是,面向知识的学习仍然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体验式教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过程性、持续性的特点,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发现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丽芳.课堂有效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66(6):61.
[2]杨帮武.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3,(12Z):87.
[3]王晓红.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151.
[4]数学课堂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成尚荣.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J].人民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