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包涵的知识非常广,语文的课本里面,不仅有简单的字、词、句,而且有诗、有故事、有道理。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心理的。微课程因其短小精悍的优势,通过收集来自网络信息化丰富资源,激发的拓宽了教师和小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认知,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程;有效教学
很多人觉得语文是非常简单的学科,因为人从会说话会交际开始,就开始在无时无刻中接受语文的熏陶。也因为语文学科的丰富涵盖内容,教师从小学生打基础阶段就应开始在课堂中为学生理清语文知识的各项知识点,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新课程教育改革在小学阶段开展以来,各种以学生为主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始风靡课堂。微课程就是其中无可比拟的一种。
一、微课程之于小学语文的价值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包涵了一个人一生学习过的语言交际、文化理论及文学知识,既拥有理解又具备文化传承的力量。但是在很多对语文学科研究并不够深刻的人眼里,语文就是说话,只要将话说的辞藻漂亮、逻辑清晰,语文就能学的很好。这种认知并不能说绝对的错误,只是在对语文的理解上过于狭隘和浅薄了[1]。如果将此种观念应用于课堂教学过学习,会导致对语文学习过于轻视,对传统课堂讲授的语文知识更是提不起兴趣,甚至彻底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多年传统教学课堂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迎来了新课程教育改革。教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力量,构建基于小学语文的微课程教学课堂。不管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中都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效改善了学生对着枯燥文字和“灌输式”教学“昏昏欲睡”的课堂氛围,更通过整合各种符合学生认知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加强了对很对语文知识中的情感体验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针对性的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信息,帮助学生提升见识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对语文知识的接受与应用能力。
二、微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发的具体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系统性原则,通过深入研究,切实掌握一个学科、一个专题、一个单元的语文微课程开发策略与方法,让小学语文课堂在进行微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优势和特征。
(二)聚焦性原则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通常在5-15分钟以内,教师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同时完成吸引学生注意力、阐明教学重难点的课程功能,所以,其聚焦性的原则必须坚持。通过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去理解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突出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与育人功能。
三、微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践的基本内容
(一)加强课外信息拓展,丰富微课程教学理解
如四年级统编版《精卫填海》一文,教师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知识有限,对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也不是很感兴趣。
教师可以先搜集整理精卫鸟的相关信息加入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微课展示"神话"的由来和故事的主要内容,当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中的讲解吸引,有效地丰富学生了的视野,并可以在课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和认识更多英勇无畏的神话英雄[2]。
(二)优化社会课程材料,启动微课应用程序
社会课程材料内容庞杂,教师要结合微课教学目标,对相关社会课程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运用微课扩展延伸,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比如,在第四单元的传统文化鉴赏中,教师通过选取有价值的社会课程引入微课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我国各地的民俗或风景进行微课教学,例如,教学《游山西村》,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诗中的"腊酒"、“足鸡豚”是什么意思,在讲解古诗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3]。以课内诗歌为引,通过微课课件展示《清明》,《过故人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等民俗相关诗词,引导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或前后桌之间展开讨论和竞猜游戏。比如,“杏花村”的酒来自哪里?重阳日除了观菊花还有哪些民俗?那一首诗可以体现?“爆竹声中一岁除”指的是什么节日?通过带领学生在传统和现代间穿越,让教学变得充满意义和针对性。
(三)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微课操作品质
小学生受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各种因素限制,对道德与素养的学习和感受并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为基础来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微课程的操作品质。
在《麻雀》一课中,因为虽然孩子们都深深明白母亲对自己的爱护,但是将母爱放在比他们弱势的小动物身上,很少有小学生真的可以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学生对文章中“母爱”的理解是一大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将要讲解的知识以形式灵活,色彩丰富的卡通视频呈现给学生,或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来在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讨论猎狗的老麻雀对话的语言,引导他们争相模仿,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4]。
结语:
教师利用微课程具备的丰富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更多符合小学生生活认知的微课程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同时通过引导他们在互相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更多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发挥微课程的最大效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楠.小学语文微课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开发研究[J].数码设计(下),2019,(12):86.
[2]陈景.小微课大作用——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效果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8):169.
[3]史丽.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评价优化方式探微[J].新课程·中旬,2019,(12):197.
[4]李敏,邓玉琳.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微整合课程开发探索——以叙事性作品的人物评价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半月),2019,(12):54-58.
作者简介:陈清涛,女(1973.2.09),汉族,广东清远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