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一直是不可分割的教学内容。从它们之间的意义上来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和表达就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习作单元教学内容入手,提高学生读写效果。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读写结合;认知与实践
在语文课堂上,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对独立却又相互依赖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和积累文化知识,然后通过写作,把知识进行表达和应用。在当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中,教师要通过理清单元课文阅读和习作训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在写作中学习阅读的技巧,并养成持续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达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一、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认知分析
当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单元结构上比之人教版做了较大的创新和改动,尤其在关于写作的教学中,出现了“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与模式,即“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
习作单元由导语、精读课、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组成,其中习作例文有批注和思考练习题。
从每个学段的“习作单元”的编写比例来看,两篇“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的课文在学习功能方面有较大的差别。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文本,并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而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其主要功能是作为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时如何正确表达的的辅助工具,是习作教学的基础部分;“交流平台”很好理解,就是在“精读课文”学习之后的基础上对其写作知识与方法加以归纳,然后以互相对话的形式教给学生;“初试身手”就是在学习了以上两个部分的知识之后,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开始尝试一些简单的、片段式的写作;在学生对写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开始有所尝试之后,接下来的两篇风格不同的“习作例文”则以批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将自己的习作表达方式发挥得更好;“习作”作为最后一个类似于“考核”的阶段,开始安排学生对前面几个阶段的学习效率进行了测试。和以前教材版本的习作单元相比,统编版给了学生更多写作选材上的空间。如:三下《奇妙的想象》中要求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四上《生活万花筒》:“选一件印象深的事情,按照一定的顺序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1]。这种习作素材上的自由选择,给了学生在写作上更大的自主性。
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作品的阅读不仅可以从中得出作者精妙的文体布局和语言应用,还可以在其中学习丰富的知识,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是很好的拐杖。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紧扣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为学生设置铺垫式的习作训练。
二、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内容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的教学实践。
(一)上册: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1]。其中包含两个要点:一是事情过程的顺序写清楚;二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麻雀》《爬天都峰》作为上文中提到的习作辅助性的精读课文,为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特点奠定了基础。
在《麻雀》一文的课后提示一教给学生: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发展时,只有按照它起因、经过、结果的三要素来写,才可以清楚的将这件事表达出来;课后提示二则教给学生:事情发展的经过要重点表达,把“眼看”、“耳听”、“心想”的内容都表达出来,才会更容易让自己的作品清楚呈现。
在《爬天都峰》一文的课后提示知识点一是《麻雀》的延伸;即以“爬山前、中、后”的顺序写,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文章条理清楚,表达明确;课文提示知识点二:将“眼看”、“耳听”、“心想”的过程写出来,让自己的“爬山”过程更加具体。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写清楚呢?我是这样指导的:第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写什么事。做到心中有“树”,主旨为“树干”,然后围绕它而伸展出各种枝枝蔓蔓。第二,让学生明确记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其中,起因、经过、结果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故事中,事情的原因、过程、结果必须写出来,通过明确书写顺序并给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2]。第三,在弄清事件的时间、特征和特定过程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对习作进行灵活的安排。
(二)下册: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1]。其中包含三个要点:一是移步时,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二是停驻时,要按顺序写观察到的景物。如果景观是变化的,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写;三是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
比如在《顾和园》中,首先通过交代清楚游览的地点,然后,地点发生变化时可以使用过渡句,接着交代观察景物的位置和视角。在引导学生写游览类作文时,我引导学生从三个过程写作:第一,浏览可以是在自己熟悉的校园、公园、小区,而不一定是出外旅游;第二,要从自己进入地点的目光所及之处开始入手,通过看到的风景、听到的声音、感受的阳光、触摸的花叶来按顺序写作;第三,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浓墨重彩,与第二点的“轻轻带过”区分开。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教学是促成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和关键,是学生从学习到理解再到实践运用的桥梁,通过不断夯实写作知识以及内在写作素养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冰梅.统编教材下的小学语文习作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50-51.
——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有感[J].福建艺术,2004(06):60-61.
[2]汤飞平.有一种写作始于『积件』——读写结合新样式探索[J].作文·高中版,2020,(1):55-57.
作者信息:陈少芳,女(1977.12.3--),汉族,广东清远人,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