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之“三步曲”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陈艳玲
[导读] 到课堂教学,我们都希望能达到“三个高效”(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到课堂教学,我们都希望能达到“三个高效”(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都希望学生肯学、想学、会学;都希望课堂节奏快、容量大;都希望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家园。针对有效课堂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步曲”着手。
        一、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关键点
        1.导入激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导入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否被激发。具体有以下一些方法:音乐导入、谜语导入、图画导入、故事导入、成语导入、名言导入、课题导入等,不同的导入会带给学生新鲜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冲动,自然也就迈出了有效性教学的第一步。
        2.注意情感渗透、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教师走进课堂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平时利用课余的机会多和学生谈心,疏导他们的思想疙瘩。师生感情融洽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课堂就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
        3.创设情境。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中把握人物的心理;情节简单的课文,则可以编成课本剧,让课文中的情节在剧本中再现,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气氛,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运用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借助录音、录像、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它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赵州桥的影像资料,这样一来,学生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很容易就有了清晰明了的理解。
    5.关注过程。要关注讨论过程。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只是几个优秀学生唱独角戏。同时,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难度。
    要关注对话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多元化,但不能一味地夸好,要注重适时点拨。这样既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同时又不会过于偏颇。
        二、培养兴趣、激发热情是触发点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于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有的甚至被逐渐冷落,觉得语文学习不用花太多功夫。

作为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培养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语文就非常重要。
        我的作法是:首先,充分利用教材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喜爱。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本的作用,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如《羚羊木雕》、《童趣》、《风筝》等。这些篇目读来有味,能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好奇心,也能大有收益。如今许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关于作者的介绍,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比如《奇妙的克隆》一文,涉及的生物知识的介绍,我让学生从网上找来许多有关课文中的内容,了解世界及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课前在班上向大家展示,这样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很好地引导了他们将电脑用在学习上。
        另外我还结合教材,在班上组织了“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辩论会”等,同学们踊跃参加,尽兴展示了他们的才华,这些活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带动了全班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期末考试答题时,很多学生都能有效地把活动中所习得的知识结合起来,考取了好的成绩,尝到了甜头。每学期我还喜欢在学生中进行一到两次“诗词背诵大赛”,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让他们了解搜集了众多的诗人和他们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大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取其所爱,发挥特长,张扬个性,让他们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教学也正是课改的精髓,更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精心设计作业是着力点 
    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锻炼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性。如何让作业有效呢?
        1.注重创新。作业设计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如在教完《孙权劝学》后,我喜欢让学生设计编写课本剧的情节,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又锻炼了他们的文言文应用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欢迎,那些暂时还未完成的学生,甚至会要求教师“宽限些时日”让他们再去寻找资料细细思索一番,变“要我学”为“我愿学”、“我乐学”。
    2.注意分层。目前,学生的作业量过多,学生们疲于应付,能抄则抄、能糊则糊;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难度不一,使基础薄弱者渐失学习兴趣,所以课后作业所用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有梯度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人人有成功的喜悦,人人有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想无效都难啊!
        学生的大脑如一把把等着点燃的火把,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去点燃这些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活力,在无形之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