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陈小春
[导读] “新冠”疫情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也催生了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蓬勃发展。
        摘要:“新冠”疫情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也催生了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蓬勃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疫情期间的语文学习需要,应当在疫情下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冠疫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措施
        一、疫情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堂活力不足
        本学习开学前主要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授课,学生难免存在居家学习质量低,对于一些语文知识掌握不清楚不扎实,开学后面临着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以及在校防疫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为了抢教学进度,教师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力度,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互动的机会减少,更多的时候依赖语文教师单方向的讲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满足更多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以及出于防疫需求考虑,教师不得不选择减少课堂与学生互动活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情况下完全打破了以往较为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足,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有些僵化呆板。
        2.教学适应性低
        小学生对于当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方式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很多学生不习惯疫情期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有时未能深入的投入语文课堂学习,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有时更容易分散,学生还需要适应戴口罩在课堂学习。当前情况下,有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不足,教学时间被压缩,课堂教学没能集中解决某个重难点问题,有时教师倾向于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实际未能深入浅出讲解语文知识和开展语文练习活动。
        二、疫情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
        1.精益求精原则
        疫情期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有精讲精练的特征,由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差异较大,课堂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为了促进学生利用课堂机会更深刻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应当采用精益求精的授课方式,教师一方面要把部分语文教学内容渗透到微课资源当中,缩减不必要的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还要更好的发挥教师课内引导作用,促进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举一反三的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集中解决学生课下学习遇到的问题,在有效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开展课文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语文学习。围绕语文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脉络,促进学生自主研读赏析文本的精彩片段,根据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思考提示,从而鼓励学生在自主研读中获得新知识。
        2.优化情境原则
        疫情期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虽然疫情期间的语文课堂互动较少,主要以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方式授课。在特殊时期教师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在语文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调转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告诉问题的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良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把自己当作文本中的一个人物,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文本描述的情境,促进学生在文字语言中还原故事的情节,品味人物的性格特殊,感同身受的感知作品的描写,帮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本,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原则
        疫情期间小学生仍要充分的开展互动合作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扩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反思应用语文知识。当前互动教学以视频互动为主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应当通过语文课堂组织开展好常规语文教学活动,而且布置课下互动讨论的教学活动任务,运用微课的方式对学生小组课下进行语文学习互动。

其次,教师还要组织构建小组学习团队,布置小组学习互动任务,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在线互动方式促进学生共同开展学习,锻炼学生在小组中探索语文学习的问题,由此达到调动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对语文课堂内容进行深刻反思,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优化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体系的效果。
        三、疫情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1.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疫情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当适当的放慢教学节奏,集中时间讲授几个关键问题,做到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当取舍。教师应当在既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精简,一方面把部分基础内容融入到微课当中,另一方面应用课堂讲授法与多媒体视频配合的方式集中讲授重难点问题。教师应当在微媒体向学生渗透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反馈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语文课堂上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还要通过板书的形式促进学生把握清晰的文本分析脉络,语文课堂教学还要适当穿插难易不等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理解思考的缓冲区,既要在课堂上设置有情景性的问题,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还要对问题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把握好特殊语文课堂的节奏,推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理解,促进学生开展课下语文技能练习。
        2.丰富课堂的趣味性
        疫情之下学生进入语文课堂难免感到不适应,外部较为“紧张”的抗疫环境难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影响。长期居家的小学生难免有“坐不住”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以相对轻松活泼的方式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力求给学生展示更大的课堂亲合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一方面要选择一些“轻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优化教学的方式,注重把趣味性、情境性、互动性、实践性、思考型的活动融入到语文课堂活动当中。疫情期间的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促进学生“自动”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问题和语文现象的探索兴趣,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解答语文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达到高质量开展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不应呆板僵化抗疫期间的语文课堂,更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生活化、趣味化、实践化、人文化和情感化语文课堂,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
        3.狠抓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教学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抓基础也有就抓住了学生语文能力再提升的必要条件。新冠疫情减少了本学期课堂教学的时间,但是不能阻碍语文知识积累的进程。教师应当大力提高抗疫期间语文教学的规范性,在语文教学的注重促进学生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大力引导学生注重生字、词、句的细节。首先,教师应当抓住一点讲深讲透,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病句修改时不仅要指出病句的问题,还要给学生提供多个相似的例句,注重进行句式的变换,并且精心的设置一些实践练习题,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揣摩分析。其次,教师还要借题发挥,结合语文阅读训练同步开展一些作文小练笔,或者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摘记,推动学生学写读书笔记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第三,只有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师的示范下带动学生进行语文练习实践,设置情境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
        结论:在新冠疫情持续期间教师应当摸索总结语文课堂的教学新方式,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机制,合理设置语文课堂教学问答环节 ,在保证语文课堂情境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大力的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执行力的模型构建及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潘娇娇.培智学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杨英.以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中国探索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4]罗海燕.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