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陈慧媛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期   作者:陈慧媛
[导读] 经典诵读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摘要:经典诵读能够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经典诵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基于此,本文就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展开了探讨,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兴趣,使其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部编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和审美元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基础、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期,此时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经典诵读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如今是网络时代,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同时,外国文化也来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对学生造成了很大冲击,因此,弘扬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急不可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经典诵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1]。经典作品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通过诵读经典,学生能更好的感受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魅力,深刻体会其中所包含的喜怒哀乐,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经典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提升其文学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的策略
(一)经典诵读兴趣的激发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只要学生对经典内容产生诵读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刚刚接触民族经典传统文化时,往往会感受到枯燥难以理解,进而失去学习和诵读兴趣。所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以此改变学生对于经典文化的印象。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习任务得以有效完成,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孔融让梨”的动画,以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帮助其更好的理解“融四岁,能让梨”这样的经典内容。然后,教师应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诵读的最有感情、最能发达作品的思想和内涵。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三组最佳的表演小组,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强化他们的经典诵读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诵读。课间时也会播放《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曲给学生听,虽然有些歌词内容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的多,听的多,背的多,自然能慢慢领会。


(二)营造经典诵读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习效果,经典诵读同样需要氛围的营造[2]。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首先,学校要加大经典诵读的宣传力度,在学校的文化墙或是过道中张贴经典文化的海报,如,千字文、三字经或是成语故事等国学经典内容,然后,在课间通过校内广播,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或古风歌曲;同时,也可以在班级中或学校中,组织经典诵大赛,如“古诗词诵读大赛”、“班级诗词大会”,以此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在这样积极的氛围中,经典传统文化的渗透得到有效落实,学生对经典充满了兴致,并在经典诵读练习中,不断提升了自己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化的理解能力。
(三)采用鼓励的方式教学
        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经典诵读非常重要[3]。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他们也会遇到困难后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和以往一样,让学生死记硬背,这只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其对经典诵读失去兴趣和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识规律,对诵读教学模式加以创新,采用灵活多样、鼓励式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趣。例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就是韩非子在2000多年前写的,教师在教学这个经典故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片段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然后在诵读过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你和农夫是邻居,你会怎么劝他?”通过交流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内涵,知识了不劳而获是错误的思想,明白了经典文化中蕴藏着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经典诵读当中。另外,在学生汇报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给予学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其变得更加积极。
(四)整合课内外经典作品
        经典诵读不能只限于教材和课中,课外的经典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积极组织课外诵读活动,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经典读物,以此来丰富诵读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升其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比如,《成语故事》当中很多经典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够提升他们写作水平。再如,《三毛流浪记》和《轮椅上的梦》这些近代经典作品,表现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诵读它们能够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综上所述,经典诵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提升他们文化素养,使其树立正确三观,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来设计教学计划,并以诵读兴趣的培养为出发点,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加以实施,从而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峰.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20(02):30-31.
[2]丁红来.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阶段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20(01):126.
[3]苗璐.浅谈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