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小学教学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4期   作者:郑丽媚
[导读] 自古以来,城市与农村的教育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小学教育。
        引言
        自古以来,城市与农村的教育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小学教育。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教学成效的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和投入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长期以来,我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其他国家比较明显偏低。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农村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许多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教育投资分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教育投资不均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师资水平差距明显。
        农村小学的教师学历比城市的要低,因为学历高的都想往大城市发展,国家也没有明确表明,高学历的教师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优惠政策,城乡分配不均,导致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不平衡,也是造成农村小学教学成效不显著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都是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由于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学成效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现在农村小学大都提倡均衡教育,但与城市比较还是相差甚远,其中有一部分因素来自于家庭,农村的留守儿童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农村家庭的父母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深化,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和言传身教方面对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农村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和"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父母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关心不够充足,所以导致农村小学出现教学成效不显著,失学、辍学的所占比例较大。
        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师水平、分配不均和基础设施不完善占一部分原因,其实很大一部分因素来源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乡村的交通不发达,小学生见识狭窄,家长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很严重。并且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多都是按照照本宣科的老方式上课,比较注重课本,应试教育氛围浓厚,导致学生依赖课本、老师 ,变通思维也有待强化。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我们国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很及时,也很必要!
2 农村小学教育成效存在问题
2.1 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处在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内容。在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普遍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生像泄了气的球一样,学习放松了。其次是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演化成了形式主义,放手发展学生但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养。
2.2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软环境日益恶化
        随着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的生活环境及收入相对于城市缺乏了足够的吸引力,大量优质师资逐年向外迁移,导致农村优质师资力量匮乏,而这一情况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学校公用经费不足,长效发展受到限制。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比重还不到30%。另一方面,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学校经费主要靠上级下拨,但由于下拨有限,致使经费存在严重不足,许多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大大影响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从硬件设施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

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态度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
2.4 办学经费不足
        与城市小学相比,农村小学办学经费不足,没有更多财力用于建设和发展,基础配置设施普遍老化,现代化教学设备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经费普遍比较紧张,仅能勉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部分学校甚至负债运转,无暇顾及建设发展、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任务。比如,一些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寄宿生学习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房舍及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农村寄宿学校无浴室、无水冲厕所、无饮用热水,给寄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
2.5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配比也跟不上!
3 应对策略
3.1 应提升老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
        自2011年一月十四日发布的《教育人才管理》以来,农村师资有着大幅度提高,师资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所在,而在于部分老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家长们的理念与时代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对此应对这部分老教师进行培训。我国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农村家长只寄予学生成绩上的发展,忽略或直接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就是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表现。所以应提高家长对时代的认识,尤其是对现在教育,以及国家对人才发展方向的认识。
3.2 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调整政策
政府要关心农村的教育问题,将农村教育问题看作是我国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问题中突出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在政策中对农村教育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农村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关系,一方面,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及学校自身为补充的教育资金支持,才能让农村教育免受教育资金缺乏的危机,另一方面,只有以中央政府的科学决策为指导,才能在农村教育中稳步前进。最后,应用良好的资源高薪吸引大学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缓解师资紧张的情况。总之,解决好当前的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除了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政府还应根据当地学校情况,为学校增添教学设施,保证学生受教育不受阻碍等。
3.3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资源共享
        应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合作,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必须切实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此来保障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的完善。还应加大对贫困户的补贴和资助,让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能接受跟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3.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教育设施
        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农村经济得到显著提高,教育设施也得到改善。但还是有很多偏远地区农村依然相当落后。就如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接通网络,网课也无法施展。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不懂操作智能手机而无法接受教育。提高农村经济,使年轻人返乡就业显得刻不容缓。
3.5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素质培训
        农村教师素质的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年轻教师与老教师年代背景带来的差异。年轻教师素质一般高于老教师,且随时代的发展,部分老教师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方式,而现在的孩子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着,教育方式也应有所改善。由此,应对未毕业且要走上教育道路的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对于已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很有必要。
总之,教育的均衡发展会拉近城乡的距离,希望国检和复检都落到实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是我们国家的农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