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时代中国高校的发展,总结提出了中国高校在文化育人建设方面的现状,并结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文化育人平台的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介绍了一种面向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育人平台建设模式,为一些计划开展文化育人项目的高校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文化育人,平台建设,项目开展
0.序言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完成,我国正努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在这样的一个历史交汇期,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国教育已经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在当今这个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日益激烈,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方面。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依靠专业知识的力量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应在培养大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深挖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伟大历史发展等方面题材的方式,并结合国家重大的纪念日等,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文化活动,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厚植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纵观这些年高校的发展,专业学科的建设已日趋完善,不论在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都非常成熟、稳定,且随着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全国各高校之间乃至国内外高校之间的优质学习资源得到了共享,大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脑、手机等通讯设备查找学习知识。但同时,我们发现,在同一高校内,与专业学习这种学习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的文化气息平淡很多,除了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受到的熏陶较多之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往往很少接受文化艺术的教育,工科类院校尤为明显。分析其原因,大致是在工科类院校里,大部分的专业都是理工科专业,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源和精力都倾斜到各学科的建设方面,而大部分的学生也都在忙于自己专业方面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参加文化修养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另外,学校在文化艺术修养方面也不做学习要求,因此对于工科类院校来说,校园内的文化气息弱也是情理之中的。当然,并不是说工科类院校中没有文化教育的气氛,有些大学生会通过参加学校的各个社团的方式提升自己某些方面的文化素养,例如剪纸社团、围棋社团、乒乓球社团等等,但社团有其局限性,如容纳能力有限,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受益,很多想参加的同学往往没有机会,活动开展也是有限的,高水平的指导教师相对较少,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校(院))工程训练中心搭建的文化平台为例,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在校园范围内搭建公共文化体验平台的建设思路,并详细介绍了文化平台的建设模式、体验项目开设种类、项目开展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的内容。
1.文化平台的建设模式
2016年之前,校(院)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主要任务是对全校的理工科及近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传统实训项目的学习与实践。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日益重视,为响应国家文化育人政策的号召,校(院)工程训练中心在分析中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建设文化平台的思路,努力将工程训练中心打造成一个综合型的训练中心。
自2016年讨论决定建设文化平台以来,截止到2019年底,工程训练中心陆续建设完成了五大大文化体验中心,开设了六个文化体验项目,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百余期体验活动,五千余名师生参与活动,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好评。
1.1文化平台组成
在文化平台建设之初,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场地大小、我国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大学生学习现状及指导教师的聘请等,这些方面要统筹考虑,任何一个方面达不到要求,都不能实施。
场地是保障,没有场地,活动就无法开展,所以在场地能满足的条件下,还要选择开展哪些文化项目,并确保聘请到多位能开展该项目的专家、学者或教授,另外还要考虑所开设的文化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喜爱程度、可操作性、危险性以及材料、工具、设备等的购置等等。
校(院)工程训练中心在统筹考虑以上因素之后,决定在文化体验平台上建设五大体验中心,分别是剪纸文化体验中心、陶瓷文化体验中心、书画文化体验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及酒文化体验中心。文化体验平台设置展览区和创作区,占地面积各占200平米。展览区主要用于展示开展的文化项目的作品,包括指导教师作品和学生创作作品。创作区则主要是用于开展活动和作品创作。
.png)
图1 文化体验平台组成
1.2 文化项目开设种类
目前文化体验平台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剪纸文化、刻瓷文化、陶瓷窑变、陶瓷釉上彩绘、紫砂文化、书画文化、茶文化等。
与此同时,根据项目的不同,分别从各个项目专业领域中聘请了高级专家、教授定期给同学们授课,在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的同时,也了解了当前文化的发展现状。不断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学校而言,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项目开展情况及效果
从2016年年底开始,陆续开展了剪纸文化体验项目、陶瓷文化体验项目、书画文化体验项目总共百余场,近五千名学生参与。
在剪纸文化体验项目中,中心聘请民间剪纸传承艺人张长俊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剪纸活动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剪纸的历史起源、发展及现状,剪纸的地域分布及种类,剪纸的各种制作技法及其优缺点,如何结合重要的纪念日等设计剪纸素材及其注意事项,剪纸的装裱形式分类等。
陶瓷文化体验项目中,主要分为刻瓷项目、陶瓷窑变花釉项目、陶瓷釉上彩绘项目及紫砂艺术等四个方面的体验。根据各个分项目的不同,中心聘请了十几名在陶瓷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的陶瓷大师担任客座教授,面向大学生定期开展项目的体验活动。在授课过程中,各位大师将自己在陶瓷研究方面的理论、思想、设计、经验、技能技法等知识传授给同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在实际的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在书画文化体验活动中,中心成立了齐鲁工业大学明德书院,并与齐鲁书画家协会联合创办了齐鲁书画家协会创作基地,方便了大学生与各位书画家进行切磋书画文化。明德书院的成立,为热爱书画的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明德书院进行书画的学习与创作,并可随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老师也可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对大学生的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项目开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不足
通过搭建公共的文化平台,并在公共的文化平台上开设不同的文化体验项目,且每个项目要聘请国内外资深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授课,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发布活动通知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文化的交流与体验活动中来。通过每学期轮流举办方式,让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文化体验活动,从而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虽然目前文化体验平台开展至今,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不少大学生知道学校中有一个这样的文化体验平台,但是其影响力仍然不够,大部分参加活动的学生都是出于兴趣使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原因可能是不知道,也可能是不喜欢,所以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扩大文化平台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与学校各个学院、学校的团委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样的文化活动中来,不断加强学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赵曙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价值省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6期.
[3]秦在东,唐佳海.新时代提升文化育人质量的基本方略[J].实践研究,2019.06.
[4]冯刚.新时代文化育人的理论考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