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1932年1月28日,日本入侵上海闸北,发动蓄谋已久的128事变,全国多地相继沦陷。
因受到侵略战争的影响,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上的侵蚀。由于日本本国物质匮乏、历史文化等原因,导致其在历史上发动过无数次的侵略战争。而处于这个时代以文化艺术为生的戏曲艺术家(古代称之梨园子弟)也陷入抗战的漩涡之中,本文将以戏剧《金戈梨园》剧情发展为情感线索,从分析近代日本侵华意图、揭示其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原因出发,深入了解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严重影响和对后人的警示意义,以及就此历史阶段的演变探究,面对当前发展形势,中国将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与他国、与世界的和平友好发展。
关键词:反侵略、中国戏曲、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爱国主义
第一章、历史背景
1.1 20~30年代的中国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各国列强不断入侵中国,清政府灭亡后,中国仍处于长期被侵略的状态,虽然是人口大国,物质资源丰富,但是因受长期战乱的影响,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落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随后又以各种借口在上海等地挑起战争。
1932年1月18日,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唆使日僧对中国进行挑衅,砍伤中国警员,并以日僧死于医院为借口不断向中国提出道歉、解散抗日团体等无理要求。随后,日军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逼迫国民政府屈服。剧中所涉及到的时间点正于1月28日当晚。
1.2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是岛国,国土狭小,自然灾害频繁,资源严重匮乏。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国力不断扩大野心也在急剧放大,以占有为目的,通过战争而繁荣,强行掠夺海外资源。而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物产丰富、地大物博,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民国后的军阀割据,致使中国一直处于常年战乱之中,国力衰弱。
第二章、文化侵略
2.1 什么是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即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征服的行为。
自近代以来,中国在不同领域受到各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文化领域也经历着潜移默化的变迁。文化侵略不同于军事侵略,但平行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侵略,是一种无形的侵略手段。文化侵略包括:有计划的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方式,开展他国文化入侵式教育,强迫被侵略国家接受他国语言、历史;垄断被侵略国家市场,改变国民的生活习俗、习惯,阻碍其国家文化传承。
2.2 日本如何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首先,实行军事侵略,渗透文化侵略。
日本先以军事入侵,再从文化入手逐渐渗透,最后主导中国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
其次,了解中国文化,接近文化领域人物,掌控文化发展方向。
从马里奥和井田看戏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井田对中国戏曲及传统文化了解的淋漓尽致。他说“中国戏曲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要想了解中国,首先应该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的文化、智慧,中国历史的兴盛和衰落都包含在其中。”由此可见,井田了解中国戏曲并刻意接近杨家班的意图很明显,想要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引导中华文化发展方向,这是其进行文化侵略的第二个手段。
其三,限制中国戏曲文化发展,利用中国戏曲为其所用。
谈及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时,剧情已步入尾声。井田逼迫杨云升出任“日中亲善同盟会会长”,还限制了很多曲目的演出,对于曲目的安排更是别有用心。从结局看,井田最后想要展演曲目《收姜维》,正是想要表达征服杨云升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日本企图征服中国的野心。以戏曲表演的形式对中华文化进行操控,从深层意义上来看是严重的文化侵略。
2.3 马里奥为什么说井田将戏剧与观众比做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剧中井田回答马里奥“为什么中国人看戏剧的时候拍手叫好”的问题是核心。
“ 你们不叫好是因为你们不明白,这就像一种新的思想和理念 你不明白就不会接受,甚至于就会反抗。如果你明白了,自然就会接受,就会拍手叫好。”——井田。
井田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比喻成马里奥对中国戏曲的理解,他解释因为马里奥没有了解中国戏曲,所以不会拍手叫好。同时,也比喻日本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流入中国,中国之所以不接受是因为不了解。由此可见,文化侵略比其他方面的侵略还要可怕,而更可怕的是日本文化侵略的想法很早便在他们心中萌芽,他们从中国文化介入,无形的渗透到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从而达到殖民的目的。
日本侵华以来,不仅在中国进行大和文化宣传,还对中国传统建筑、文物进行破坏,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进行诋毁,严重影响和损害了中国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戏曲与中华民族精神
3.1 传统文化与反侵略精神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金戈梨园》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的艺术性,不同于其他单纯的抗日影片。它将中国传统文化戏剧融入剧情,以故事发展变化为线索,用剧中不同人物对待侵略者的态度,反映出印在中华民族子孙心中无法抹去的民族精神和对民族文化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体现出杨云升及杨家班所代表的中国艺人、抗日志士隐藏在心中的爱国热忱。他们虽然不懂政治,不握刀枪,但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热血与忠心留存在了中国这片土地上。
在反日本侵略战争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国人的中华民族精神被逐渐激发出来。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是凝聚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在中国的发展中,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义务与使命,只有守护好我们国家的文化,将其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辉煌。
3.2 反文化侵略战争对中国及人民的影响和深入教育意义
日本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但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下去。”1935年,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9月,国共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凝结所有力量共同抗日,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反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四分五裂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抗日力量被组织起来,全国人民联合抗日,实现了由危机转变为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增长了民族自信,沉睡的中国雄狮站起来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终于绽放出它耀眼的光芒。日本侵略这段历史也不断警醒着人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继承民族精神、传承中国文化,捍卫民族尊严。只有国家的强大与发展,才有抵抗侵略的力量。
3.3 针对已有的战争教训人民如何提高文化自信
近代的侵略战争影响了中国很多方面的发展,战争虽然是残酷的,但也为我们带来了经验,凤凰涅槃,如今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强大与发展。下面就如何提高民族文化自信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其一、自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反对文化霸权及文化侵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到现代的发展中,自觉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继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反对霸权主义,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其二、面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丰富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其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反侵略的有效形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此,我们要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本土文化辉煌发展。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由此可见,在物质、精神文化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文化自信是支撑我们实现更好发展的理论力量,为此我们要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第四章、爱国主义与和平发展
4.1 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爱国主义的含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
不同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表现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凝结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国家、民族的特殊情感。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巨大力量,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对民族尊严的捍卫,对国家的眷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以坚定的信念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伟大号令,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宏大工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繁荣,中国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接连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如今,我们迎来了2020年的春天,中国早已是拥有着强大的经济、军事、文化支撑的国家,逐步实现文化强国,在文化建设上实现了新的跨越。
4.2 共同繁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共同繁荣,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
中国多年以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有足够的力量崛起,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国的发展,将邀请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坚持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他国的外交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第五章、结语
一个国家展现着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神,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不可替代,这和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黄金时期,为实现文化领域的大发展,中国必将继续努力。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精彩纷呈,面对纷至沓来的精彩文化,中国依旧会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实现文化繁荣,共同发展。
在中国日益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学生,要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也将由年轻一带接替传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祖辈的传统传承发扬,作为还在学校的学子,我们要从学习文化开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先进理论思想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不忘初心,自觉承担中国文化领域的发展重担,为实现中国更加辉煌的明天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书籍类: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一卷:日本侵华与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9—1937.6);主编 张宪文;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4月;
论文类: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代日本文化侵略特性的历史渊源及解析;作者:曹绿;时间:2017年12月;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抗战时期日本对华文化侵略和中国反文化侵略研究;作者:张体;时间:2007年6月;
抗战时期反文化侵略的内容;作者:张体;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第25卷 第7期;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