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之一,以舞蹈的形式展现出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与底蕴。但当今社会由于多元文化的浪潮的冲击,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收到了强烈的冲击。象脚鼓舞作为傣族文化瑰宝已经受到了多元化的社会潮流文化冲击,因此开展象脚鼓舞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象脚鼓舞作为傣族对图腾信仰的的重要载体,其拥有十分独特的情感美、韵律美,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的传承策略。
[关键字] 云南省;象脚鼓舞;民族舞蹈;传承
1 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象脚鼓舞
傣族象脚鼓舞在2008年被确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长河来看傣族象脚鼓舞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从象脚鼓舞的流传种类来看,象脚鼓舞属于是傣族人民在崇拜大象过程中诞生的一种民族舞蹈,象脚鼓舞于存在傣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历史记忆的角度来看象脚鼓舞发展,由于傣民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又是跨境民族之一,自身文化有着的独特历史。在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民族居住环境中,傣族的发展历史与滇西南其他民族的交流使得傣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潞江坝象脚鼓舞所处的傣族文化环境使得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滇西南多民族文化的融汇、生产劳作能力的提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层建筑的变化(统治阶级及宗教信仰的影响)等
2 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象脚鼓舞传承困境
2.1传承基础模式的问题
作者在民间艺人的调查和询问中发现,一位老艺人感慨道:在以前啊,我们都喜欢跳舞,民族舞蹈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爱好,就算没有人教我们,我们自己也跟着别人学习,那些年轻人也愿意主动的向我们学习,而现在社会发达了,人们娱乐的方式也多了,除了我们这些年长的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学习民间舞蹈了。虽然现在我们都会唱、会跳,但是当我们年龄再大一些,我们不能动弹的时候,谁又将我们的舞蹈继续传承下去啊。我们也想动员一些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可以他们不愿意啊,在我们表演的时候,他们不仅不能静下心来欣赏、还觉得我们的表演没有意义、毫无趣味,甚至还有很多人问我们到底在干什么,吼吼(呼号)什么呢?他们根本不能领悟到我们舞蹈的精华和内涵,也难以将我们的舞蹈传播下去啊!通过询问了很多的民间艺人,笔者发现,其最为担忧的问题就是民间舞蹈的传承,他们担心在未来难以流传下去。总的来说,社会的迅速进步,物质文化的不断冲击,让很多的精髓的传统文化难以立足,就民间舞蹈来说,民间舞蹈受到现代经济的冲击和挑战,将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来文化的传入,民间舞蹈艺术将会消逝,淡出人们的视野。
2.2传承人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在潞江坝当地象脚鼓舞演出人员及教学人员大多是当地舞者,缺乏对其他地域象脚鼓舞优秀舞者(实践类教师和理论类教师)的人才引进,虽然当地舞者可以对潞江坝当地象脚鼓舞进行传承但是这样就会缺乏了象脚鼓舞最初的傣族与多民族融会贯通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自我更新自我筛选的功能。潞江坝象脚鼓舞还存在着缺乏师资培训机制的情况存在,经过调查发现当地象脚鼓舞舞者大多缺乏正规舞蹈专业的培训多属于民间艺人的形式容易闭门造车,舞蹈的教学质量可能会停滞不前。同时潞江坝当地象脚鼓舞除传承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贴,节庆活动对象脚鼓舞的演出补贴外很少有由象脚鼓舞而产生的经济来源。除旅游园区外,大多数参加象脚鼓舞演出的舞者都有着其他工作作为经济收入来源,造成了象脚鼓舞传承质量、传承时间、传承受众范围的不稳定。当地缺乏政府组织的象脚鼓舞组织,大多是些民间自发组织,这样潞江坝当地的象脚鼓舞丧失了许多与外界交流、学习、合作的平台。
3 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象脚鼓舞象传承建议与对策
3.1传承基础模式的构建
潞江坝当地政府对象脚鼓舞传承人进行新的价值导向,使其打破传承壁垒,转变本地传承、家族传承的习俗,引进高校专业舞蹈人员对象脚鼓舞进行学习传承。对民族舞蹈科研人员深入潞江坝地区调研给予适当支持及补助,与学校合作构建象脚鼓舞潞江坝地区科研工作站,增加象脚鼓舞相关产业实习岗位吸引高等人才深入潞江坝地区进行科研学习。扩宽象脚鼓舞教学思路改变原有的单一言传身教教学制度,建立网络直播课堂,视频教学课堂等借助现代化媒体进行象脚鼓舞之类的民族舞蹈类项目开展远程教学活动。编写潞江坝地区专业象脚鼓舞教材,使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统一化,规范化,教材范式化。
使象脚鼓舞真正深入学校,潞江坝当地应在小学,初中学校对象脚鼓舞进行鉴赏课与训练课,使象脚鼓舞之类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后继有人推广象脚鼓舞进校园的活动,建立校园象脚鼓舞表演队,以学校为支撑点,建立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研习所,使得象脚鼓舞不在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使得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真正的做到从娃娃抓起。
3.2政府主导对象脚鼓舞传承人教师进行培训补助
根据笔者在潞江坝地区调查分析,当地舞蹈教育中,以本地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教学为例,潞江坝地区象脚鼓传承人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的现象。潞江坝地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内涵底蕴深厚,地区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各个民族生活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新的、具有潞江坝地区特色的具有多民族交融性民族支系舞蹈文化。在民族舞蹈教师的选择方面当地民族舞蹈文化要求高,需要深厚的研究积淀,一般舞者与普通研究人员难以胜任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的建设研究与教学。经调查研究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教学人员大多由本地老年艺术家教导处。单一化的师资力量不利于潞江坝当地象脚鼓舞的人才培养与舞蹈发展。这样的传习不利于新一代象脚鼓舞参与者之间的教学能力与学习能力互补性提升。不利于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传习内容、传习手段的扩充。因此潞江坝地区当地政府应该给予当地传承人教师财政支持并引导他们增强科研力量。
3.3利用现代化媒体扩宽传承路径
现代传媒手段便捷了人们日常文化传播,我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聊天和其他的一些网络平台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舞蹈和文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民族传统舞蹈的传播路径,扩宽民族传统舞蹈受众人群,树立民族传统舞蹈品牌特色。这样就需要对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精髓、历史脉络、特征特质等进行准确的定位。因此,建设民族舞蹈的文化品牌不能单一的从舞蹈的角度进行切入,民族舞蹈的本质决定了舞蹈不能脱离其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潞江坝地区象脚鼓舞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来民族舞蹈进行普及,让民族舞蹈真正的在各个年龄群体中都得以传播,使民族传统舞蹈普及到日常生活中,这样借助新媒体手段会使潞江坝象脚鼓舞不断扩大其的社会影响力。另外,新媒体手段可以提升民族传统舞蹈创作的质量,丰富潞江坝地区民族传统舞蹈的资源,新媒体手段的形式创新改革,更加地满足其他地区未能到达潞江坝地区群众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结构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冯雅静.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在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中的传承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2]傅小青.高校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及其“心授性”与“规训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3):64-68.
[3]赵云艳.舞蹈教育在民族舞蹈传承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9):157-159+164.
[4]刘彦.从影视作品中看民族舞蹈传承中的观察与视觉[J].电影评介,2016(21):109-111.
[5]额瑜婷,郭田.傣族象脚鼓舞舞蹈形态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04):91-95.
[6]张黎临. 滇西南象脚鼓与象脚鼓舞的演进及流播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
作者简介:刀英洁(1986-)讲师, 女, 云南玉溪人, 云南工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民族民间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