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牧民增收问题也是制约陈旗经济发展的主要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陈旗牧民收入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主体结构也正发生着变化。
一、全旗牧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牧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包括牧业收入、非牧业收入、国家政策性收入、转移就业性收入等。首先对2018、2019年牧民收入结构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png)
1、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从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占主导地位。如果能够发展新型经营性主体,推进牧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为牧区提供更大的增收空间。
2、非牧业增收
牧民非牧业收入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产业。如草原牧户游等。将陈旗牧户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这两个主要的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开发并形成旅游产品,如今已小有成效,而且大有增收空间。
3、国家政策性增收
做好各项惠牧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目的是为了鼓励部分农牧民自主创业,自主就业。
国家政策性收入包括各种补助。如专款专用的国家畜牧业良种补贴、农机购置专项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等,按时发放到牧民手中。这里涉及到草牧场流转问题。
近几年,国家和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补助奖励、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惠牧政策性补贴政策的实施提高了牧民的转移性收入,拉动了牧民收入增长。
4、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对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贡献较大,但增长不稳。
国家及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拉动了牧民转移性收入增长。但是由于牧区投资渠道狭窄,土地草牧场流转、征用等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财产性收入增长不稳。
5、牧民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是牧民又一收入来源。在牧民收入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第二、第三产业欠发达,吸纳的劳动力有限,大量劳动力还集中在牧区。所以,加快推进城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吸纳牧区剩余劳动力,才能促进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以上情况充分反映了我旗牧业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牧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弱、政策落实滞后等诸多因素导致牧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状态,牧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环境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很大。
二、制约牧民增收的障碍因素及问题
1、政策落实不到位,限制了牧民收入的增长
承包责任制使增收政策力度不够。
根据农业部颁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全流转管理办法》规定,流转方式有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而且各种流转方式在牧区都有实施,但是由于流转合同不规范、政府管理和指导不力导致很多棘手的矛盾和问题。
.png)
2、牧业结构不忧,限制了增收
牧业各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合理,畜产品种类趋同,产品品质档次低,区域优势不明显,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乳肉草价格波动影响导致增产不增收。
三次产业结构对牧民增收的贡献率比较:
.png)
3、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畜产业产业化水平低,制约了增收。一是市场水平低:分散经营状态,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的发展缓慢,缺品牌。对龙头企业的投入偏少,龙头不多,产业链条短,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没得到充分挖掘。
4、生产条件差,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滞后于发展的需求,生产条件始终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导致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导致牧民减收。尤其这几年的连续旱灾、雪灾、鼠灾等自然灾害,给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困难,政府补给也只是杯水车薪,有的牧民因为旱灾,草场无法满足畜群的需求,选择专场来解决燃眉之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政府投入不足有直接的关系,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5、牧民素质低
首先,文化科技素质低
.png)
其次,缺乏市场意识,信息闭塞,缺乏应用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三、建议
1、挖潜力(内部增收)
首先做好各项惠牧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部分牧民自主创业,自主就业。
其次发挥科技推动作用,使增收有内驱力:
①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包括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在市场需求和牧民生产的对接当中,合作社应该起到应有的桥梁作用。
②围绕提高品质调结构,包括增产和提质量并重的路子。调整主攻方向主要是质量的提升。
通过培训,学习新技术培育品牌,提高档次,提高标准,提高优质率。
③围绕加工增值调结构
一个嘎查一个品味:培育主导产业,包括特色和优势上动脑。
④围绕区域优势调结构。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建品牌。
2、推进产业化经营
首先,壮大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使技术起点高,带头能力强。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引导规范乳肉草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市场运作。结合陈旗牧区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绿色产业,尤其是发展成本较低、效益较快,质量优质的特色农畜产品。
扶持办法:资金、信贷、土地、政策优惠等等。
其次,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发挥优势的做法,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尤为关键。相对集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方面也要注重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再次,第三产业是陈旗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持产业。
要充分利用陈旗牧户游游、休闲与文化产业政策,将陈旗草原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这两个主要的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开发并形成旅游产品,在其保护传承游牧文化中使陈旗旅游也得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和促进牧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合理布局:强化科技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及品牌创建。
3、转变经营方式
①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允许转让、租赁——用足政策,使土地合理流转。
进一步拓宽外资投资渠道,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在土地草牧场流转、征用过程中减少牧民利益受损。培育新型职业牧民,引导牧民投资理财观念,增加牧民的财产性收入。
②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鼓励成立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加强自主管理,确保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③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标准化和品牌建设,积极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开拓,强化品牌标识,确保品牌效益逐步提升。
4、城镇化过程中的增收效益不容忽视。
陈旗相对人口聚集的镇的迅速成长将助推牧民增收事业。使具有接纳城镇辐射、聚集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功能。尤其小微企业为重要的是能吸纳牧区剩余劳动力。
总之,陈旗牧民增收问题机遇和挑战并存,只要我们看清制约牧民增收的障碍因素,用足政策,鼓励和调动牧民的积极性,发挥优势,努力形成 “内外结合、多元增收”的新格局,定能让牧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