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水利机电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和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的特点,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因各种原因出现运行异常问题,而水利机电设备又主要用于发电、灌溉和供水等领域,出现运行异常时会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在水利机电设备维护一线的工作经验,总结水利机电设备常见的运行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希望有助于水利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
关键词:水利机电设备;运行异常问题;解决措施
1 水利机电设备的特点
多年来,国内外关于水利机电设备的研究与发明已经成为一种需要。各国争相在技术领域推成出新,不断实现创新。因此,水力机电设备发展到如今,早已实现了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完全需要计算机的操作与运行。也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等影响,使得其设备成本低,但是质量高。然而,由于大型水利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与水流发生摩擦等物理原因,其机械磨损也相当严重。因此,本人归纳水利机电设备具有如下特点。即: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质量高,机械磨损严重。
2水利机电设备常见运行异常问题
2.1漏油问题
如果在运行中,发电机的内部油雾严重,原因可能是组合轴承一端因为密封不当而渗油,由此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在整体运行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漏油现象,严重时会产生大量的雾。通过一定技术手段的测量与分析,发电机的组合轴承的端盖松紧程度严重影响了机器的漏油程度。由于在端盖与外界之间有空气在流通,密封状态没有得到保证,机油得以进入[1]。发电机的两个重要的部位之间由于没有保证良好的密封,机油就随着没有密封好的路线逐步伸长,跟着螺栓的路线逐步前进,日积月累,最终因严重漏油现象导致无法逆转的损害。严重的“油雾”现象发生,最终导致机器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工程进度。
2.2电缆线外部破裂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设备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而水利机电设备经常在潮湿的工作环境下高强度的工作,对机电设备的磨损和腐蚀都较为严重,因此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在整体运行过程中较为容易发生的现象就是电缆线外部破坏。通过一定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发现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决定了电缆线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破损现象。有些工程一味的节省成本,忽略了产品的优劣程度,使用不合格的电缆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劣质的电缆线很容易遭到破坏,外部破裂,进一步引起电缆线的烧毁、损害,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劣质的电缆线的使用本身也会对机器设备造成损害,由于较差的相容性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2.3短延时跳闸和长延时跳闸
短延时跳闸是指机电设备在安装试运行的过程中跳闸时间没有达到1 s,熔断器不良便是其中一种现象,但是总的来说异常现象不是很多。而长延时跳闸则是指跳闸动作的时间在5 s以上,原因往往在于电动机端电压不足。譬如在一些水源场所,因为受到形形色色因素的影响而致使变电所无法设置。再加上距离和电动机容量大的原因,使得机电设备在起动时电动机控制中心的母线不是很低,那么接触器就能可靠合闸。可是,当电动机端电压不足的情况下,是难以带动相关机泵正常运行,也就是堵转状态了。时间稍微一长,热保护就会动作跳闸了。长延时跳闸较多发生在电容量大、供电线路长、又采用了降压起动的场合。
2水利机电设备常见运行异常问题解决措施
2.1漏油问题解决措施
水利机电设备的泄漏问题,是目前较难处理的问题。发电大轴和镜板的橡皮密封圈没有起到作用,渗油导致螺旋纹流出。
在《水利机电设备完好标准》规定:机电设备静止接合而一般不允许有漏油,老旧设备允许有油迹,但不能成滴;运动接合而允许有油迹,但在擦干后3分钟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对于这一问题,可以更换轴承盖的密封圈, 在连接螺栓的部分加一个铜垫防止渗漏,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具体而言,主要的工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分析设备漏油的原因,在设备投入大量运行之前采取相关的防御措施,减少设备漏油现象发生的概率。比如我们分析处该种设备漏油多因为发动机的组合轴承的端盖密封性差,且端盖的密封性多与其材料质地有关,因此为了提高其密封性,我们就使用一些品质有保证、先进高端的物质材料[2]。再者应当针对发电机的关键部位问题进行研究,关键部位的密封装置没有起到应起的作用也会影响到其整体密封性,因此应该在关键部位另外加上一个防止漏油的装置。最后应该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出现漏油现象,从多方面入手,减少“油雾”现象发生概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2.2电缆线外部破裂问题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在整体运行过程中较为容易发生的现象就是电缆线外部破坏,为防止电缆线外部破裂问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避免铜丝氧化,在电缆线芯的加工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避免加工过程对铜丝造成氧化破坏,例如在淬火过程中,可以采用氮气保护的策略来保护铜丝,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单丝的伸长率,保证其柔软度。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标准,采用良好的绝缘材料,例如可以采用异丙基橡胶作为绝缘材质,减少硫的使用量,或者不使用硫,以提高绝缘材料的性能。其次是控制导体绞合与成缆节径比,导体绞合节径比对于对于电缆线芯的性能影响较大,因此要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设计绞合工艺,在加工的过程中,要缩小理论节径比,可以下调10%到15%的比例,保证产品的节径比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最后是强化绝缘材料的选择,对于绝缘材料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这是提高电缆性能的关键,通过研究显示,绝缘材料的性能和其生产工艺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产处理工艺可以保证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抗拉强度,因此在绝缘材料配比的选择上,要优化配方组成和炼胶工艺以及硫化工艺,保证绝缘材料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要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计余量,尤其是要保证绝缘材料的胶料含胶量合格,不能只考虑成本因素而忽略了其应用性能。
2.3电容补偿和电抗器降压
针对降压启动失败跳闸这一异常现象,在没有切至全电压就瞬间跳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以下两种方案:如果供电线路过长的话,则可以选择电容补偿这一途径来提高配电室母线电压。不可否认的是电容器理应该是能够被调节的,这样有助于避免电动机停机时出现母线电压过高的现象;如果电抗过大,则需要减小电抗值,从而确保母线电压和电动机端电压数值保持相横以及设备个要素都正常。而针对在投切到全电压运行过程中跳闸这一异常现象,则建议使用电抗器来降压,实现用短接电抗来达到全电压起动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供电间隙,因而就难以出现上面所出现的问题[3]。此外要加强检测和控制端电压,短延时跳闸一般是可以通过检测就能够解决的,而针对上一级保护误动作而引起的跳闸,则建议提高QF的整定值。监测和改善电动机端电压水平是解决长延时跳闸的主要手段。总的来说,为了确保电动机及传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准确判断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加以分析,采取对策,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总结:
在水利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中,应当理论结合实践,根据所维护的机电设备的运行强度和运行情况,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特别是对于发电机、电动机和水轮机中较易磨损的轴承要进行定期的打黄油,避免因为轴承黄油用干将轴承磨损后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在水利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中,应当不断的积累经验,主动维护好机电设备,降低因水利机电设备的故障而给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惠莉.水利泵站机电设备的安装及检修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4):119-120.
[2]胡军伟.水利机电设备常见运行异常问题的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7(23):111.
[3]冯润文.水利机电设备常见运行异常问题的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1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