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的提升,导致水利项目工程数量在不断增多。截止到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开始向水生态方向靠拢。但由于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各行各业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水利建设中的生态设计也成为水利工程的重要思路之一。
关键词:生态水利;小型水利工程;设计
1生态水利设计内容及目标
一般情况下,生态水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一是关于生态水利在发展过程中的途径和模式,传统水利和生态水利在水资源利用和设计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其二是生态水利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协调好环境、经济和人口的关系,做好自然资源的合理调度、实现战略性发展;其三,生态水利在工程设计中应当明确目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及生态用水的节制性和控制性,自然资源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创造,遵从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共享与公正原则;其四,实施生态水利设计中需要同时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采用高新技术和系统化方法实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建造;其五,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采用统一的设计、规划、建造和监管方法,保证工程实施的有效性;其六,生态水利工程要做好节水设计,维护水资源平衡。
生态水利属于一个科学的长期性工程,具有指导性和规划性,因而在规划设计中要遵从生态保护的原则,按照生态学原理,做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小型水利工程类型包括小型水库、塘坝、中小型泵站、水井、水窖、田间排灌工程、引水工程和小型蓄水池等,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生态水利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应用,是在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河流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思路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思路包含六个方面:①生态水利在设计过程中,应用途径和模式发生变化。②生态水利在利用水资源过程中,应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实现战略性发展。③生态水利项目在设计时,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做出具体的规划,使得水利项目发挥长久作用。④在进行生态水利设计时,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系统的方法,在建设过程中同时融入经济学、生态学等知识内容,从而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及水利作用。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应当保障设计、建设等内容的统一性和合理性,从而保障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⑥生态水利工程应当建立完善的节约水资源制度,保障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3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应用生态水利设计思路原因和意义
3.1 自然形态的基本保护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人类开展任何活动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貌产生影响,所以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减少人工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传统水利工程建造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未对截流和引流做合理的划分,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河流经过常年累积形成自然水系系统,但在建设水利工程中,由于受到不合理规划设计的影响,破坏了河流的天然走向和整体性,形成直线性的人工河道,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环境。
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还可能会出现拦截河流,导致河道内游有水,下游无水,从而影响了河道整体的生态水利特性。因此,在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生态水利规划的合理性。
3.2 生态多样性的维护
建立水利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自然河流在形成过程中具有非连贯性特点,而水利工程沿河而建,也具有非连贯性。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水流的走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周围的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需要重新适应环境,一些能力较弱的生物可能会在此过程中淘汰。因此,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应要满足生态水利设计准则,从而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物多样化发展。
4 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运用生态水利策略及要点
4.1充分考虑自然要素
小型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量某一流域内的环境因素,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在原有的工程设施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时,要尽量保证工程建设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最小。在改造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时,要考虑工程总体的灌溉、排水、防洪、发电和生态修复等功能,因而在施工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小型水利工程设计中要应用环境工程知识和科学理论,对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水文情况进行研究与调查。在实际施工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在工程设计中结合生态环境,将传统的工程设计与生态水利概念结合,从不同方面做针对性设计,体现水利设施设计的自然性和人文性。
4.2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应用
生态设计思路设计的小型水利工程,要考虑生物多样性,即将工程设计与生物生存环境相结合,保障生物多样化发展。跨流域水利工程设计时,会涉及到区域性的调水和输水等问题,从而改变了鱼类及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对它们的生存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果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并未考虑上述问题,会对生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甚至生态链断裂。以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违背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因此,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应要遵循“生物多样化”发展原则,根据生物生存环境,对流域内的生物生存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从而保障水利工程调水、用水时的基本用水量;对于生物栖息地较大的流域而言,可以申请项目转移,以此减少人为因素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4.3控制工程行为,设置项目标准
在小型水利工程设计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设计思路,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当严格按照生态水利自我恢复原则进行建造。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多次改正,使得流域用水具有尺度性和整体性。在实际生态水利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的环境、地质等进行勘察,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等应要有相关的施工处理方案。除此之外,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设计思路在小型水利项目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从整体进行考虑,结合经济学、生态学等知识内容,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建设技术,建设绿色化的小型水利工程,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丰富水利工程施工观念和生态工程理论观念,使得水利项目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谢 琳.基于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5):106-107.
[2]龙保成.江西小型水利工程生态水利设计要点分析[J].山西水利,2018(11):4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