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来说,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供水主要供水方式已由传统的分散供水转变为集中供水,农村饮水安全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一些地区任然存在着管理方式落后、工程维护不及时、建设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农村供水事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是打赢“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及时掌握了解农村供水工程的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知道了现状才能找到方向。农村供水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形成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未来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们镇位于山东省微山湖东岸,全镇90个行政村,12万人,农村供水关系群众生活,农村供水工程设计更加重要,它是保障一个区域安全供水的前提。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设计;问题
1 农村供水的未来发展
1.1 供水城乡一体化
我国的农村供水还是较国外落后,特别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城乡供水差异大。目前一些地方已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并发展健康良好,这表明城乡供水一体化是正确的,可行的。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在进一步变小,农村居民对供水的要求也逐渐向城市居民靠拢,这也是农村的发展迫使农村供水走向城乡供水一体化道路。
1.2 社会资本参与增加
在以前农村供水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极大的改善农村供水的局面。政府投资的减少,将为农村供水的发展带来一定不利的影响,同时也未社会资本的参与留下了空间。社会资金的参与降低了政府投资的压力,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企业的一套先进管理制度,强化了农村供水的管理。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村供水引入了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也证明了这将是农村供水发展的一个方向。
1.3 政府部门职能转变
目前我国的水利部门作为农村供水的主管部门,主要精力还在于建设和管理农村供水工程。随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水利部门将逐步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交由相关专业的机构或公司,水利部门将回归行业主管的位置将更多精力用于维持行业的健康运行和健全各项政策制度上来。
1.4 水是商品使用缴纳水费
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大部门是由政府部门建设的,一些地区存在收费困难以及水费不合理的情况。农村供水工程所供水作为一种商品,其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成本,使用水就如同购买商品是需要付费的,若长期不付费或低于成本付费,将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最终导致工程停止运行。在农村供水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水是一种商品使用需付费,这种理念将作为农村供水行业的基础,并将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农村供水现状的定价机制和收费体系。
2 农村供水工程设计问题
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事关一个区域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设计必须从供水时间、供水规模、供水方式供水人口人口、水源地等方面结合当地实际全面考虑。
2.1 供水时间
在我国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居民用水主要用于喂养牲畜以及日常灌溉等,一些城镇的分段、定时的供水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实际生活供水的需要。因此,一般的农村供水时间都应该是24?h供应的,这个轻易不能改变。
2.2 供水规模
供水规模是需要相关的工作者在对供水区域的客观条件实际考察后,继续对考察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后才能确定。
我国相关的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对此也有一定的指示,它明确规定农村居民供水规模的量定是要根据当地实际用水需求列项,如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建筑用水量、畜牧用水量等,按照最高日用水量进行计算做出最终量定。规划中还明确指出,相关的工作者在确定某一农村供水规模之前要对当前农村的用水量情况以及用水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发展规划,以确保在未来的几年内当地的用水、供水工程能够健康良好的发展。
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供水规模确定环节可以采用区域分类的方式来确定供水规模。什么是区域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将学校或者大型企业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居民用水人数中,测定生活用水量的同时加入集中供水人数测算标准中。总而言之,就是要求相关的工作者要在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供水现状、规模、人口分布、用水需求以及该区域水资源的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规划。
2.3 供水方式
科学的选取供水方式是完善我国农村供水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从我国目前农村供水方式的现状来看,农村的供水方式多为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两种方式。其中,集中式供水多由工厂进行统一取水,然后进行净化,最后输送给每一位用户。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的供水工程已经由传统的以村为单位的集中供水方式逐渐扩展到乡镇结合的集中供水模式。虽然,我国目前还存在着部分落后的农村仍然在使用着分散式的供水系统,但是,在集中供水模式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的进程中我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发展前景肯定会越来越好。与分散式供水模式相比,集中供水模式的优点是供水规模比较大,相同供水量来讲供水成本比较低,同时净化装置科技含量更高,从而保障了水质和水量的安全和稳定。其缺点是在前期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比较大。因此,从长远的情况来看,应该合理安排供水规模的分配和建设,才能提高我国农村工程的建设进程,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对该采取集中供水的地方进行集中供水,该分散供水的地方分散供水,二者应该是相互补充、促进和统一的关系。
2.4 合理选取净水构筑物
随着政府对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大力推进,对供水设施的工艺和水质要求都给予了更高的标准以及法律保障。其要求所用的净化设备包括絮凝池、澄清池、奠定池等,都要有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相关的工作者要选择先进的、合格的净化设备对自来水进行净化,从而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对于净水规模较小的净水厂来说,其在选用沉淀池时应该选用穿孔反应沉淀池来进行净水,如果觉得净化后的水质依然达不到要求,可以通过增加格栅来改进原有的设备,从而提高净水效率。因为规模较小的净水厂难以安装折板絮凝池和波纹板絮凝池,只有在供水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才能对其进行安装。因此,折板絮凝池和波纹板絮凝池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净水厂。
2.5 完善农村供水工程设计的管理体系
水利行政执法部门作为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防治水害的重要保障机构,应该不断加强水利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努力完善相关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给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给予有力的保障。水利部门的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工作认真、秉公执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水政监察,对于堤防控导工程进行重点巡查,特别对人口比较密集的河道以及重点“问题”河段,应增加巡查次数,加大监管力度,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并积极解决,减轻水事案件的处理难度。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办事,做到秉公执法、快捷服务,促进我国农村供水工程设计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上看,人们忽视了供水工程设计环节,人们对于保护水源的意识也并不清晰,他们没有了解到水资源的宝贵。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提高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重视,加强对供水工程的监督管理,在提高供水工程质量的同时,也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农民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共同发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事业,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宏松.探究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科技风,2019(21):111.
[2]高建芳.浅谈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几个问题[J].地下水,2013,35(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