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马立方1 张燕2
[导读]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拥有优秀的阅读能力,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拥有优秀的阅读能力,便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反之,则很难立足。在阅读方面,许多高中生只局限于文科阅读。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材阅读也逐渐成为生物课堂的常规教学手段。现如今,高考对学生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成绩上的优势,还能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这对于学生的高中学习和未来发展都至关重要。基于此,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成为今后高中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教育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需求也在发生着相应变化: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社会地位亦明显提高。 “死记硬背”这一传统学习方法逐渐被人们摒弃, “掌握学习技能”已成为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使他们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提高高中生生物阅读能力的理论基础
        1.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其原理和方法;二是理解其本质;三是理解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可见,提高生命科学素养是提高生物阅读能力的科学途径和最终目的。
        2.倡导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通过对事实的不断探索,进而对理论逐步完善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思考、质疑、解惑,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去主动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以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二、培养高中生生物阅读能力的策略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阅读方式
        现行生物教材中不同章节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点的编排都有所不同。有时需要学生分点阅读,有时则需通读全文,具体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讲授的过程及方式来确定。例如, 必修二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如不通读全文就无法掌握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全貌,对生物进化的环节就会理解不透。诸如此类章节,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后再进行讨论效果更佳。还有些章节不适合集中通读,如“染色体变异”这一节内容复杂又抽象,尤其是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学生非常容易混淆,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知识点分步阅读,理解一个知识点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阅读学习,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相较于囫囵吞枣式地通篇阅读效率要高出不少。
        2. 巧借教材图表培养阅读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核心概念,它们常以黑体字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生物概念通常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有些比较抽象甚至难以理解。如果教师直接照本宣科,或者课堂上一带而过,交由学生课后去死记硬背,他们会很难理解这些概念的深意。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实例、图表和补充材料,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讲解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本翻到P17,找到“哺乳动物精子形成的过程图”,并在图中相应的染色体上标出A和a基因。

通过亲自“追溯”等位基因的去路,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标出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的位置,通过展示和纠错,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已经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高。
        3.善用比喻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在进行新课阅读时,有时会碰到一些晦涩难懂的名词概念,这些概念像“拦路虎”一样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后续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在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可以把复制后的染色体比作一群赶来参加舞会的人,有丝分裂时进行的是“集体舞”,减数分裂时进行的则是“双人舞”,这样学生瞬间对染色体有了亲近感,对分裂过程的理解也轻松很多。再如,讲解“染色体组”时事先准备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叫一位同学从A到K各抽一张,告诉学生抽到的牌组就相当于一个染色体组,让他们进行观察,之后再结合对牌组的理解去阅读教材中“染色体组”的概念。这里采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轻松化解难点,学生后续的阅读学习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4.结合生活经验培养阅读能力
        生物学课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许多高考题都以生活实践作为命题背景,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新课改思想。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给他们灌输学以致用的思想。例如,在讲解必修一“细胞呼吸”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呼吸时都能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还能产生酒精。如何使这些枯燥的知识点从被动记忆变为主动理解呢?教师可以给学生例举蒸馒头和酿酒的过程。并设疑:蒸出的馒头为什么会膨胀?酿酒的容器需要敞口还是密封?密封的目的是?为什么需要定期拧松瓶盖?学生有这类生活经验,积极回答的同时理解掌握了新知识,并且学会了把生活经验代入阅读,真正地学以致用。
        5.通过知识联系培养阅读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系统科学,高中生物教材的编写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专题和章节之间层层推进、密切相关。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指出这种逻辑和系统性,以便学生进行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本节内容与“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以及“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内容相联系。如果不能将相关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学生就很难理解蛋白质合成时tRNA中反密码子和mRNA中密码子的配对,也很难理解氨基酸的位点变化及肽链的形成过程。 
        结束语: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意识到这一点,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力求在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冯磊.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多项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物教学,2017
        [2]陈晓倩.高中生物阅读现状分析及能力培养策略:以乌鲁木齐市高中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3]刘志华.浅谈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生物教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