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如何实现高效管理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钱冬富
[导读] 摘要:本文以祥生•金麟府建设工程一标为例,简要阐述了这类规模较大的群体建筑工程特点,针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要点进行了大体分析,围绕基于精益建设优化组织管理、落实施工进度动态管理、利用BIM模型实现施工成本管理、强化项目质量保障措施四个层面,探讨了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高效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身份证号码:34022319731220XXXX
        摘要:本文以祥生•金麟府建设工程一标为例,简要阐述了这类规模较大的群体建筑工程特点,针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管理与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要点进行了大体分析,围绕基于精益建设优化组织管理、落实施工进度动态管理、利用BIM模型实现施工成本管理、强化项目质量保障措施四个层面,探讨了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高效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精益建设;动态管理;BIM模型
        引言:建设工程通常具有规模较大、设计范围较广、项目类型复杂等特点,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风险因素,而项目管理主要围绕成本、进度、质量三大目标出发,致力于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寻求成本控制与进度控制间的平衡点,实现对各工序环节、成本费用、工艺技术、人员物资的统筹协调与高效配置,更好地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水平,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1工程概况与项目特点
        1.1工程概况
        以祥生•金麟府建设工程一标为例,该工程地上建筑总面积为149119.13㎡。其中1#-50#楼为别墅,包含叠排4层的框架结构与排屋3层的框架结构两两种类型;51#-53#楼为11层的小高层住房,层高为3m,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PHC管桩基础;54#、61#、62#楼为33层的高层住房,层高为2.95m,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架空层层高为5.4m;S1#-S3#为单层建筑结构的商铺。1#-54#楼在建筑设计范围下均带有1层地下室,地下建筑总面积为50681㎡。该工程为二类建筑物,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于2017年6月10日开工,施工总工程周期为726天。
        1.2工程特点
        由于该工程地上建筑总面积为149119.13㎡、地下建筑总面积为50681㎡,工程体量较大、交叉作业数量多、施工作业人员较多,因此在施工进度、投资成本管控方面压力较大。作为施工总负责人,如何针对规模庞大的建设项目实现统筹管理、高效管理,有效降低项目开支、达成进度要求、保障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文明施工等,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内容分析
        2.1施工组织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负责人需密切结合施工总工程周期、开工时间、立项书等信息,完成项目施工管理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确保施工组织管理内容涵盖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中的各项施工方案部署情况与进度控制目标,且具备较强的可行性,能够为施工作业的规范化开展提供重要参考。具体来说,施工负责人需在工程作业开始前预先完成管理目标的设置,结合具体施工方案、各项目部署情况进行施工管理计划的编制,完善组织架构与作业流程的详细安排,细化不同施工工序的作业要求与质量标准,引导施工人员严格基于标准化作业流程、施工工序、工艺标准、机械设备等开展工程建设,并且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防范因作业环节衔接不畅、机械设备使用不熟练等引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依托统筹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质量、进度与成本风险[1]。
        2.2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进度控制能力、保障建设项目如期投产,对此需围绕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寿命周期完成管理阶段的划分,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全过程管理。首先在投标阶段,需结合业主单位需求与提供的信息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立足于企业经营战略视角判断是否进行投标,综合企业自身、相关单位、市场环境、施工现场等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完成投标书的编制与投标工作,待中标后严格基于相关法律要求、平等互利原则与招标方完成谈判,签订承包合同;其次在施工阶段,待完成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后组建工程项目部,由项目管理部门与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等协调配合开展具体施工,依照合同要求完成施工任务,保障工程可通过验收顺利交工;再次在竣工验收阶段,需在完成自检的基础上接受业主单位及相关机构的专业验收,完成竣工文件的整理、编制竣工报告,完成财务结算、依照合同收款,并办理工程交付手续;最后是后续保养维护阶段,在项目通过验收、完成交工后,需基于合同约定在规定时间内为建设项目的使用提供维护保养与技术支持服务。
        2.3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约定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协调控制,有效降低项目开支、达成计划预定目标。具体来说,管理人员需严格针对施工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成本投入进行把控,例如在采购环节实现对采购项目的科学规划,基于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材料质量、价格的综合考察,结合设备、材料的具体参数进行产品、供应商的选取与比对,选取具备较高性价比的材料,与具备良好资质的供应商、工程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采用多项目单批次采购等方式压缩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通常管理费用在工程总价中占比约为5%-8%,因此需加强对管理费用的把控,包括依据施工计划进行材料进场时间的合理设置,避免因材料设备过早进场而增加人工费用、库存成本支出;同时,还需加强对工程变更与工程签证问题的管理,控制好额外追加项目费用对工程总成本的影响,并且编制科学的材料规划统计表,实现对材料使用时间、使用数量等情况的系统规划,防范因材料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支出[2]。
        2.4施工现场管理
        首先从建设材料管理层面入手,施工材料是影响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项目负责人需围绕进场环节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查工作,配合监理人员落实对材料的抽样试验,保障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数目与质量符合工程建设要求,并且由于建设工程多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因此需安排技术人员严格做好混凝土配比控制,保障混凝土质量达标。其次是施工设备管理,由于该建设工程项目涉及到混凝土施工与桩基础施工,在混凝土搅拌、浇筑等等环节均需运用到机械设备,施工设备的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人员需注重加强对机械设备、指示仪表的检查工作,并且针对施工人员做好设备操作技巧的培训管理、保障其实现合规操作,减少因操作不当、安装失误造成的设备损毁问题,保障施工质量。最后是施工工艺与技术管理,需围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人员需加强对设计图纸、技术文件的审核,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并严格基于项目设计要求开展施工现场管理,落实对施工技术应用情况的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维护施工质量。


        3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高效管理的具体策略
        3.1基于精益建设思想,优化项目组织管理
        利用精益建设思想指导项目组织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采用标准化管理手段维护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质量,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特点与规律进行精益化管理,提高整体项目管理水平。
        一方面,应加强对项目计划编制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首先应基于项目最终交付期完成主计划的编制,实现各关键节点的有机串联;其次需结合主计划中设计的交付要求进行整体项目交付能力的综合分析,包括作业人员、零部件的交付情况等,并完成阶段性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以季度为单位确定不同阶段的计划完成时间;再次是结合建设项目自身规律完成前瞻计划的创立,综合考量设备、人员、材料等情况是否满足整体计划与交付要求;最后是联合一线施工人员完成周计划的编制工作,确定施工现场人员、材料的配置情况,通过计划管理实现工期承诺[3]。
        另一方面,需针对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进行统筹改进与优化,包括针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进行标准化管理,理清不同工序涉及到的具体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从宏观层面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开展小组作业模式,结合项目涉及到的不同专业类型、工作种类完成工作小组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施工,利用扁平化组织结构提升信息传递速度、加强作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便于更好地提升作业效率与凝聚力,避免产生管理层职能集中问题;平衡不同作业环节的资源配置情况,保障实现人力、材料、设备的均衡分配,减少不同工序间的等待时长、克服返工与资源浪费问题;实行个人劳动定量化处理,明确不同作业人员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量,基于责任制督促施工人员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任务,推进项目流程的有序开展;还应完成小组作业机制的建设,加强对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指导,保障其能够灵活处理突发事故与问题,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3.2坚持动态管理原则,落实施工进度控制
        项目负责人需严格基于动态管理原则进行施工进度管理,针对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组织实施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完成施工作业责任的细化落实,完善考核体系与奖惩措施的建设,在施工开始前确保落实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实现对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减少返工问题,并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来说,首先应从进度控制方法选用环节入手,可围绕施工阶段、专业工种、总进度计划三个方面实施进度控制工作,例如依照施工阶段分解,需以关键线路作为线索、以计划中心起止里程碑作为进度控制的重要节点,结合具体的施工阶段进行控制对象的确认,编制具体的施工细则,保障顺利完成各控制节点;依照专业工种分解,需加强对各工种间交接日期、完成质量的把控,推动各分部工程进度得到有效落实;依照总进度计划进行分解,可划分为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等类型[4]。其次从进度计划管理环节入手,应基于施工合同完成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针对合同工期要求进行详细论证;以月、周为单位完成施工计划、工作安排的编制,加强对计划可行性的论证;针对未能如期完成的计划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最后从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控制层面入手,需建立施工日记制度,将工程进度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设计修改等问题进行完整记录;确保以周为单位召开工程会议,在会上明确施工进度、工程外部关系、内部矛盾等问题,出具合理的计划调整意见;着重提炼出影响工程总进度的关键项目、工序环节,落实跟班作业,确保工程总进度计划的有效实现。
        3.3构建成本控制模型,实现施工成本目标
        该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单体工程数量多的特点,建筑类型涉及到高层、小高层、别墅等,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施工组织难度与成本控制难度。对此需积极引入BIM技术进行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建立各专业的BIM3D模型,实现对项目各构件空间位置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可视化处理,模拟施工全过程、加强对各专业节点交叉部位的检查,便于及时调整碰撞节点、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因设计失误造成返工问题,有效节约施工成本。同时完成BIM5D模型数据库的建设,导入BIM3D模型、关联进度计划、统计各阶段资金与资源等成本信息,完成BIM5D模型数据库的建设,有效实现对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
        以该工程为例,引入BIM5D数据库实现对建设项目设计优化与施工模拟,共优化设计图纸问题76处,减少现场返工249处,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工期,共节约施工成本396.45万元;通过开展碰撞检查,发现232处土建与机电碰撞问题,减少额外经济支出246万元;同时,利用BIM模型实现对脚手架施工方案的模拟与变截面节点钢筋的优化,在节约项目工期的同时有效降低项目实施难度,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水平;此外,引入BIM技术还可用于控制项目的绿色施工成本,共控制钢筋用量51.53t、使用商品混凝土311m³、使用可重复利用模板2713㎡、使用节能设备834个,在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上的成本节约额共计28.71万元。
        3.4落实质量保障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在落实施工组织、进度、成本管理的基础上,项目负责人还应编制详细的质量保障措施,实现对原材料质量、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技术等要素的高效管理,为整体施工质量创设完备保障。以该工程项目为例,在地上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通过先针对塔楼与较低楼层进行施工,用于保障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并将主体结构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周转材料、人员等投入到裙房施工;针对同一楼层中面积较大的施工区域,施工人员利用跳仓法完成地上部分的主体结构施工,将后浇带转变为施工缝,可减少后浇带处理工序,在降低施工难度的同时也能够节约人力、费用投入,有效维护施工质量[5]。
        结论:为实现精品工程建设目标,施工负责人务必要严格基于项目管理理念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统筹管理,基于精益建设思想指导施工组织管理,秉持动态管理原则优化施工进度控制,利用BIM模型落实成本管理目标,依托质量保障措施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借此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高效管理目标,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与综合效益的提升贡献积极助益。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江西建材,2017,(22):250-251.
        [2]欧国韶.试论建设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对土建造价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7,(1):276.
        [3]程传会,邓一歆.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对策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8):2269.
        [4]李敬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科学技术创新,2017,(6):270.
        [5]刘文涛.试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