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建设,焕发班级风采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刘增一
[导读] 新课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个体全面发展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个体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很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依然以学习成绩为主,忽视学生品格与能力的培养。并且新时代学生主体意识、平等、民主观念不断加强,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因此,创新班级建设方式,构建符合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环境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发展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课改背景下的班级建设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品格发展;注重学风建设,营造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注重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由此可见班主任班级建设任务之中,但同时也说明了班级健身的重要性。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品格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班级文化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思想、态度。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文化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其在长期的班级生活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强化品格发展。
        例如以“和合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班训制定可以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融入时代精神。笔者所带班级的班训为“合作共赢、创新创造、和谐文化”,一方面体现了和合文化,告知学生与他人相处以和为贵,学习中要懂得合作共赢,同时强调了新时代所提倡的创新精神。以此来引导学生,有助于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与同学团结协作为班级争光、互助学习不断进步、友好相处相伴成长。此外,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必须制定完善的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其努力学习。品格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对与错认知不清晰。以“和合文化”为指导建立班级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由自觉遵守班级制度向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过渡,不断提升其规则意识与责任意识,进而确立“和合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注重班级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学习。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年龄大小不同,其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守个体差异性,寻求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竞争,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集体共同进步。


        例如通过创建学习小组,加强学风建设。教师在创建学习小组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格差异以及学科优势进行划分,确保小组能力水平的均衡,做到公平竞争。为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与责任意识,每一位成员都应担任相应的职位。组内除了设置组长以外,还要设置学科代表,负责收发作业,布置学科任务;设置纪律委员,监督本组课堂纪律;设置学习委员,督促小组成员完成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应建立健全小组评价机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激励,增强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互助、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笔者在班级中制定详细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检查小组学习的成果。关于奖励应包含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例如班级中进行口头表扬后,可以为达成目标的小组颁发“学习徽章”或者是满足小组一个符合实际愿望。对于为完成目标的小组,则需要接受惩罚,惩罚通常由小组自身在考核前确定,这样学生没有完成目标也会心甘情愿接受惩罚。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个体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培养放在同一地位。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各个学科对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还要关注其他能力的培养,比如生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为了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班主任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获得全面发展。例如在定期布置家庭劳动任务。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注重生活能力培养,会为学生布置“学习一道菜”“家庭大扫除”等任务,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加强亲子互动,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家务劳动的积极性。通过长期开展活动,班级中的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意识也显著提升。此外,还可以组织社会调查活动或者情景剧表演活动,这类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引导学生感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既有助于培养其合作能力又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综上所述,班主任做班级建设的领导者,管理工作的落实者,在班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运用现代化模式管理班级,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鹏.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46).
[2]白朝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 南北桥, 2017(24):197-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