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尹巧真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妇幼保健院;山东枣庄277400)
【摘 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各类慢性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且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降压药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对广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造成了困扰。为此,本文就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文中的描述对广大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血压;合理用药;新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研究发现,随着人体血压的不断升高,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也会出现损伤,会增加心梗、肾衰和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概率。通过分析高血压的致病原因我们发现,长期的精神紧张、不良生活习惯、高龄、遗传因素、药物作用和疾病均会增加高血压发病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群缩短15-20年作用[1]。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因此控制血压势在必行。目前,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多采用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控制的综合治疗方式,但因降压药物繁多,患者往往难以正确的进行药物选择,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对既往期刊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就高血压患者如何合理应用降压药物进行了如下简述。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1.1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CCB)
CCB又被称为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阻断人体心肌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以达到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降低血管阻力,并控制血压的药物。在临床上,CCB的应用范围广泛,几乎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患者治疗中效果尤为突出。常见的CCB有维拉帕米、桂利嗪、尼莫地平、尼索地平、贝尼地平和硝苯地平等[2]。
1.2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增加患者尿量,致使血液负荷降低,从而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在临床上,利尿剂是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伴心衰患者治疗中常用的基础药物。常见的利尿剂有螺内酯、吲达帕胺、氨苯蝶啶、甘露醇和氯噻嗪等。
1.3α-受体阻断剂
α-受体阻断剂能够选择性的与人体α肾上腺受体进行结合,在不刺激肾上腺受体的同时阻滞相应的神经递质及药物与α受体间的结合,从而起到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并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在临床上,α-受体阻断剂常用于老年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治疗。常见的α-受体阻断剂有哌唑嗪、苯苄胺、苄唑啉和酚妥拉明等。
1.4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能够选择性的与人体β肾上腺素受体进行结合,拮抗神经递质和而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从而起到降低心肌收缩能力的作用。在临床上,β-受体阻断剂常用于高血压伴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和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患者的治疗。常见的β-受体阻断剂有比索洛尔、卡维他洛、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等。
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能够通过抑制人体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起到扩张外周血管、降低总外周阻力的作用。在临床上,ACEI常用于高血压伴慢性肾病、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常见的ACEI有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福辛普利和依那普利等。
1.6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ARB可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破坏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作用,从而起到扩张血管、抑制醛固醇分泌和降血压等作用。在临床上,ARB常用于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和左心室肥厚等患者的治疗。常见的ARB有缬沙坦、氯沙坦等。
2 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2.1 降压目标及稳定降压
在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及死亡率要远高于正常人,这说明高血压患者只有将血压水平稳定控制在最大耐受程度上,才有助于保障的安全。临床研究发现,血压波动性越高,患者靶器官的损伤也就越严重。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稳定降压的重要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降压药物服用时应当注意自身血压水平的平稳控制[3]。
2.2 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降压药物因其自身起效机制的差别,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现象也较繁多。一般来说,利尿剂所致不良反应同药物使用剂量联系密切,在临床应用时应当注意小剂量给药;而ACEI和ARB则会导致患者出现高钾血症;α-受体阻断剂会导致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β-受体阻断剂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和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降压药物选择时,应当考虑到不良反应[4]。
2.3 高血压患者用药选择
在临床上,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应用遵循个体化治疗方案,即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合理进行药物选择。一般来说,利尿剂或β-受体阻断剂是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的首选。大量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剂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其他降压药物应在患者对利尿剂和β-受体阻断剂不耐受或无效时再进行选择。针对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选择时应当更加谨慎。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后,会造成患者病情的明显加重,例如: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或致命性心肌梗死的概率要比单纯冠心病患者高5%以上;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也要远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因此,在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中,应当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考量,在实践中寻求最佳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已达到最优质的降压效果,并最终达成保护患者靶器官和提升整体生活质量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赵蔚. 2014—2016年北京市20所高校社区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中国校医,2020,34(01):38-40+48.
[2]区俏影,陆家昌,麦惠玲. 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合理用药[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1):140-142.
[3]王伟.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326-327.
[4]彭璐,杨雅麟,韩爽,武丹威,张威,甄健存.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1):57-61.
[5]刘晓敏. 高血压治疗的合理用药及新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