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淄博市桓台县唐山卫生院;山东淄博256401)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科治疗的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50例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0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以药物治疗的方式为主,在对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同时,另外增加使用胃镜治疗。结果: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缩短为14.27±1.73h,治疗显效、有效和无效对应人数分别为14例、10例、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应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需明确患者的病情情况,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与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相比较,胃镜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科;胃镜;效果
前言: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且发生率逐年升高。在患病期间,多患者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伴随着病情的加重,有可能会直接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为此,患者应具备警惕意识,在感到身体不适的情况下,立即到院进行检查,以便能够尽快确定病症类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发展情况,具有针对性开展相应的治疗。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各种新型的诊疗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身体尽快康复,胃镜治疗受到了医学界人士的重视,将其与常规药物治疗相结合使用,可获取患者更多的疾病信息,通过对患者病变区域进行观察,制定完善的临床治疗方案,应用价值较高,得到了多数患者、医生的接受与认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50例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0月,患者入院后,存在黑便、腹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存在长期服药时,且伴有高血压疾病,共38例男性,其余12名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8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询问患者近期身体上存在的不良症状,如:情绪焦躁、意识模糊等,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以20分钟作为时间间隔,对患者的体征进行检测。若患者存在呕吐症状,应仔细观察患者呕吐物的性状、颜色等,选取相应的检查方式,对患者的疾病再次进行确认。
将常规药物治疗应用于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将药物输注至患者体内,给予患者止血药物。选取二乙酰胺、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完成输血扩容治疗工作。以静脉推注的方式将西咪替丁输注至患者体内,每次推注时间间隔应控制在8小时左右。此外,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还会涉及到洛赛克药物,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效果[1]。
在对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方法同上,另外增加使用胃镜治疗。采用正确的方式,将胃镜经食管插入患者体内,确定出血的具体位置,使用凝血酶药物,以喷洒的方式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医师应把控好药物剂量,一般在35mL左右,所使用的器材名称为内镜注射针。若止血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出血原因主要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因素有关,可采用注射硬化剂的方式。若出血原因由胃黏膜病变引发而来,可采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作用于患者的病变区域,联合生物蛋白胶一同进行治疗。
1.3观察标准
若患者治疗后,无出血情况,且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能够正常的生活,则表示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呕吐、腹痛等症状程度得到明显的缓解,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则表示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依然存在,甚至出现病情加重,则表示为无效。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以上述指标作为本次疗效的主要评判依据。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两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为计量资料,治疗效率为计数资料,单位分别用(x±s)、%来表示,在t、%检验方式下,若组间差值符合P<0.05的要求,则表示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1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详细数据请见表1.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出血区域主要位于食管、十二指肠等部位,主要与病变的出现有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类型为主。通常情况下,在病变情况下,患者食管静脉极易出现曲张破裂现象,由此引发出血。此外,受到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患者胃粘膜保护机制无法正常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血症状的发生概率。在患病期间,患者会出现黑便、呕吐等症状,甚至伴有乏力、昏厥现象,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多种临床表现,在具体治疗环节中,应加大对患者疾病的监测力度,借助各种诊疗仪器的帮助,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症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患者身体尽快康复[2]。
若患者的病情程度较轻,可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多休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整,配置相关药物,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可起到缓解病症的效果。与此同时,采用营养补给的方式,向患者体内补充所需的营养物质。胃镜是当下一种新型的诊疗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准确看到患者的病变情况,将其与常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
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止血时间由常规治疗组的22.64±2.74h缩短至14.27±1.73h,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胃镜治疗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庆丽.生长抑素与丹参联合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OL].当代医学,2019(32):88-90[2019-11-30].
[2]何煊,周德江,徐辉.胃镜下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J].西南军医,2019,21(06):548-549.